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北京版必修二)学案:3.10《牡丹亭》.docVIP

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北京版必修二)学案:3.10《牡丹亭》.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牡丹亭》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2、通过对《牡丹亭·游园》的研读,了解在“理”(封建礼教)与“情”的冲突中,“情为何物,一往而深”的内涵,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至爱。 3、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引发学生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兴趣。 【学习重点】 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学习难点】 1、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2、《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学法建议】 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同一时代的两个中西方戏剧代表人物作一横向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创作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介绍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的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那正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的明代中晚期。 (一)汤显祖的生平及生平中的重要事件 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50-1583)为读书应举阶段。受业于罗汝芳,拒绝张居正的延揽以致科考坎坷。 第二阶段(1584-1597)为入仕做官阶段。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五年遂昌知县生涯政绩显赫。 第三阶段(1598-1616)为辞官归隐,从事文学创作阶段。 (二)汤显祖的思想 1. 在哲学上,汤显祖曾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直接体悟了泰州学派的一些进步主张。又与反封建斗士李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推崇他们为“一雄一杰”。他们的哲学主张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影响,促使他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他早年即受到佛道思想的熏染,晚年由于政治屡遭挫折,更易滋生出世思想,视尘世如梦幻。 2. 在政治上,汤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与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重要人物关系密切。 3. 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而尊情抑理;同时崇尚“自然灵气”,反对模拟因循,与公安派声气相通。 (三)汤显祖所所追求的“情” 汤显祖的“至情”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情”与生俱来并始终伴随着生命进程。而且“万物之情,各有其志”(《董解元西厢记题词》),各有其秉性和追求。“思欢怒愁”等表象、感伤宣泄等渠道,都是情感流程中的不同环节。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一定都伴随着情感的旋律。(强调世间真情的存在)   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强调真情对现实的超越)   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者的冷漠与麻木不仁的状态调整过来,“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疬不作,天下和平”,人们最终在“至情”的照耀下,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 (四)汤显祖的文学思想 汤显祖不仅是位优秀的作家,他的文学思想在晚明时代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其要点是顺应时代变化提出的对于文学创作原则的新认识,大体可以归纳为尊情、抑理、尚奇。 对于文学汤显祖不是一般地重视其抒情功能,而是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伸张情的价值而反对以理格情。“是非者理也”,“爱恶者情也”,情与理并非并行不悖,而常是“情在而理亡”(《沈氏弋说序》)。“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牡丹亭题辞》)这一论点的重要之处在于它首先是一种具有人本主义色彩的表述,而以此作为文学的出发点,如《耳伯麻姑游诗序》所说“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汤显祖所说的“情”是指生命欲望、生命活力的自然与真实状态,“理”是指使社会生活构成秩序的是非准则。理具有制约性而情则具有活跃性,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而当社会处于变革时期,情与理的激烈冲突必不可免。在这种情况下尊性抑理,也就是把人追求幸福的权利置于既有社会规范之上,在文学创作中即表现为人性解放的精神。另外,和尊情相联系的,是强调“真”。因为情的特点就是真,而在理的约制下,常产生虚伪。 尚奇则主要是强调发扬作者的个性与才能,使生命的灵性表现为独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