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有不少明显的差异:云冈石窟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的气概。龙门石窟大佛的状态由雄健可畏变得温和可亲。这种变化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影响。
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我国北方流行“宁可少好,不可多恶”“顷不比亩善”的谚语,这表明( )
A.北方农民好逸恶劳,不愿意耕种较多的土地
B.均田制下平均分配土地扼杀了农民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C.北方农民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功效
D.北方贫瘠的土地比肥沃的土地多
解析:通过谚语“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可看出当时人们追求少而精,“顷不比亩善”意即种得再多也不比一亩地上精耕细作的收入强。
答案:C
2.观察下图,通过对这些铜钱的研究可以获知( )
①北魏手工业铸造业的发展水平
②北魏时期货币发展的概况
③孝文帝对重农抑商传统政策的态度
④长江流域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图中的货币,不能全面反映孝文帝推行的经济政策,由此可排除③。北魏的统治区域在黄河流域,所以④的叙述也与题干的要求不符。
答案:A
3.魏晋时期的下面两幅砖画作品,共同反映了( )
①生活、文化的多民族融合
②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汉族文化的深远影响
④佛教文化的内传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结合两幅图的内容可知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D
4.观察《北魏洛阳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北魏洛阳( )
①布局严整,气势宏伟 ②是一座繁华的都市
③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④已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图中的景象只能通过洛阳城的布局和规模反映出它的繁华,这幅图只涉及洛阳,无法体现它是最大的商业中心。当时中国处于南北对峙状态,洛阳根本无法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答案:A
5.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同之处有( )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②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
③促进了社会性质改变 ④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但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
答案:C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下图龙门石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佛像的变化产生在迁都洛阳后,说明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效果明显,这体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答案:C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
答案:A
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答案:B
9.“孝文帝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这材料说明了作者( )
①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
②认为北魏灭亡与孝文帝改革无关
③将北魏灭亡与迁都洛阳联系在一起
④全面否定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③解析:材料作者将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后来北魏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说明他代表鲜卑守旧贵族的利益,但作者并未全面否定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答案:D
10.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到的认识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辨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注意结合改革措施的推行及改革结果。
答案:A
11.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初,百姓成以为不若循常,豪富并兼者尤弗愿也。事施行后,计省昔十有余倍。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兴。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3.2.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3.2.2《流域的综合开发》.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3.2《流域的综合开发》.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1.1《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1.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1《区域农业发展》.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1《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2《问题与对策》.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4.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doc
- 2014-2015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学案::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