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欧阳舍人书》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寄欧阳舍人书》教案.doc

寄欧阳舍人书 一、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二、写作背景: ????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庆历六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庆历七年,作者29岁。 三、关于墓志铭 ????我国古时候,人死了之后,为防备死者的墓穴遭遇变迁,后人不知为谁氏之墓,故书死者姓名、爵位及生平事迹刻于石上,平放于棺椁之前一起埋于圹穴之中,使日后发现者有所稽考。这种特殊形式的文体称之谓墓志铭。 ????墓志铭起始于魏晋。后来刻于方形石上,合之以盖,北魏以来,方形墓志已成为定制。不过这种下底上盖的墓志绝大多数是统治阶级士大夫专用,一般平民百姓是不用的。 ????墓志铭包括志和铭两个部分。志文为传,多以散文形式记述死者生平。铭语似诗,主要是些对死者的颂扬和悼念之辞,通常是以四字一句的韵文组成,也有五言、七言不等。 ????从发现的墓志铭来看,多系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书。然后由名匠刻于石上。这种墓志铭拓本流传下来,也成了后人练习书法临摹的范本。 四、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则必铭而见之????????(“见”通“现”) 至于通材达识?????????(“材”通“才”)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通“蓄”) 2、古今异义: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 古义:建立功业。 今义:凭自己,不依靠别人 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 古义:以及。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一事 于众人则能辨焉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大伙,大家 而世之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3、一词多义: 一、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相同,一样,形容词) 一欲褒扬其亲(专一,一心一意,形容词) 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一[篇文章],数词) 六王毕,四海一(同意,动词) 进、且敢进其所以然(进言,动词) 而先生进之(提携,推举,动词) 是进亦忧,退亦忧(出仕,晋升,动词)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超过,超出,动词) 见、则必铭而见之(通“现”,动词) 而善人喜于见传(被,动词) 事不目见而耳闻(看见,动词) 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名词) 得、生者得致其严(能够,动词) 则人情之所不得(符合,动词)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得意,动词) 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 4、重点字词 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作用、意义) 茍其人之恶(如果、假如) 生者得致其严(致,表达。严,尊敬) 则足为后法(效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作用、意义) 有意奸而外淑(善良) 有名侈于实(过分,超出) 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美,好) 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本来,固然) 而先生显之(表彰) 5、词类活用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名词作动词,写文章)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 生者得致其严 (形容词作动词,尊敬) 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 (使动用法,使……显) 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使动用法,使……宠荣)? 6、文言句式 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判断句,“非”表判断) 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安”作宾语)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 则人情之所不得 (宾语前置,宾语“人情”借助“之”前置) 五、基本解读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 第一段:(起承部分)

文档评论(0)

caijie1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