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寄欧阳舍人书》教案.doc
寄欧阳舍人书一、作者曾巩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如《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二、写作背景:????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庆历六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这封信作于庆历七年,作者29岁。三、关于墓志铭????我国古时候,人死了之后,为防备死者的墓穴遭遇变迁,后人不知为谁氏之墓,故书死者姓名、爵位及生平事迹刻于石上,平放于棺椁之前一起埋于圹穴之中,使日后发现者有所稽考。这种特殊形式的文体称之谓墓志铭。????墓志铭起始于魏晋。后来刻于方形石上,合之以盖,北魏以来,方形墓志已成为定制。不过这种下底上盖的墓志绝大多数是统治阶级士大夫专用,一般平民百姓是不用的。????墓志铭包括志和铭两个部分。志文为传,多以散文形式记述死者生平。铭语似诗,主要是些对死者的颂扬和悼念之辞,通常是以四字一句的韵文组成,也有五言、七言不等。????从发现的墓志铭来看,多系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书。然后由名匠刻于石上。这种墓志铭拓本流传下来,也成了后人练习书法临摹的范本。四、文言知识:?1、通假字:则必铭而见之????????(“见”通“现”)至于通材达识?????????(“材”通“才”)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通“蓄”)2、古今异义: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今义:凭自己,不依靠别人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古义:以及。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也表示另提一事于众人则能辨焉古义:一般人。今义:大伙,大家而世之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3、一词多义:一、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相同,一样,形容词)一欲褒扬其亲(专一,一心一意,形容词)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一[篇文章],数词)六王毕,四海一(同意,动词)进、且敢进其所以然(进言,动词)而先生进之(提携,推举,动词)是进亦忧,退亦忧(出仕,晋升,动词)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超过,超出,动词)见、则必铭而见之(通“现”,动词)而善人喜于见传(被,动词)事不目见而耳闻(看见,动词)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名词)得、生者得致其严(能够,动词)则人情之所不得(符合,动词)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得意,动词)往往有得(心得,收获,名词)4、重点字词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作用、意义)茍其人之恶(如果、假如)生者得致其严(致,表达。严,尊敬)则足为后法(效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作用、意义)有意奸而外淑(善良)有名侈于实(过分,超出)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美,好)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本来,固然)而先生显之(表彰)5、词类活用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名词作动词,写文章)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生者得致其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孰不欲宠荣其父祖(使动用法,使……宠荣)?6、文言句式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判断句,“也”表判断)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判断句,“非”表判断)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安”作宾语)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则人情之所不得(宾语前置,宾语“人情”借助“之”前置)五、基本解读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第一段:(起承部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全套系列精品PPT课件:002 记游古文.ppt
- 2011届高考语文复习全套系列精品PPT课件:004 人物列传.ppt
- 2011物理参考答案.doc
- 2011高考语文一轮实效课时学案:简明.doc
- 2011语文一轮实效课时学案:说明类、描写类压缩.doc
- 3.13《说不尽的狗》课件2(24张PPT)(粤教版必修2).ppt
- 3.9《议论散文两篇》课件1(16张PPT)(粤教版必修2).ppt
- 4.14《锦瑟》课件1(25张PPT)(粤教版必修3).ppt
- 4.15《蜀道难》课件3(35张PPT)(粤教版必修3).ppt
- 4.15《蜀道难》课件2(19张PPT)(粤教版必修3).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