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汉简所见汉赋考.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1 敦煌汉简所见汉赋考 石明秀 (敦煌博物馆,甘肃 敦煌 736200) 摘要 :敦煌汉简2253 (甘肃省考古研 究所编号)无题而辞涩,迄今,对之正式研究、见诸于文者屈指 可数,仅董珊、李正宇、许云和三家,且识见歧异。文章就该作品体裁、命名、考释阐述己见。 关键词 :敦煌汉简;汉赋;戍卒 中图分类号 :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257—0246 (2013)03—015l一04 敦煌汉简,绝大部分为官文书,文学作品完整者仅一,据 《敦煌汉简释文》句读如下: 日不显 目兮黑云多,月不可视兮风非沙;从恣蒙水诚江河;洲流灌注兮转扬波。 辟柱模到忘相加,天门徕小路彭池;无因以上如之何 !兴章教诲兮诚难过。① 此简为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在敦煌哈拉淖尔湖岸T.22d烽燧 (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编号38号烽 燧)西南侧灰堆中所获,斯氏编号T.22d021,现藏伦敦大英图书馆。下面,我将从形制、体裁、遗 文作者及时代 、训诂四个方面对之作一讨论。 ^ ’‘.’ 此简之形制,论述颇多。董珊云: “该简据大庭修调查所得尺寸,该简长为240毫米, ::1 =_:=宽26毫米,这个规格的书写材料,即汉代所谓的 尺‘牍’。该简有两行59字,其中三个小 --’ ’ ’ · 字是抄后校补。”②观其图版,长宽尺寸不误, “尺牍”之说笼统。简牍形制有简、牍、觚、 检、揭、符 、削衣之分,功能有别。 《说文》日: “简,牒也。椠,牍朴也。”③简是简牍的最基本形 式,或称札,用竹或木制成。一般长约23厘米,宽度约在0.5—1厘米左右,相当于汉尺一尺。 牍多为木质,其长度与普通简相同,宽则是简的好几倍。多用来写书信 、契约,抄录医方 、历 谱,敦煌 、居延出土的 “过所” (通行证)也多用木牍抄写。墓中发现的木牍多是记随葬品的 “赠 方”即 “遣册”。 《论衡 ·量知篇》日: “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 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析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④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 “缇萦通尺 牍,父得以后宁。”⑤ 《后汉书 ·北海靖王兴传》:“及寝病,帝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李贤注:《说 文》云: 牍‘,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⑥ 另外还有一种简,宽约2厘米左右,每简上抄写两行字,也可编连成册,其形制或作平面,或呈 屋脊,这种简专称为 “两行”。出土汉简中不乏其例,如 “两行百,札二百,绳十枚,建昭二年二月 作者简介:石明秀,敦煌博物馆研究人员,研究方向:敦煌汉简。 ①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汉简》,北京 :中华书局,1991年,第307页。 ② 董珊:《敦煌汉简风雨诗新探》,载 《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第36期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2008年,第38页。 ③ 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④ 王充:《论衡 ·量知篇》,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第8l页。 ⑤ 司马迁 :《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809页。 ⑥ 范哗:《后汉书 ·北海靖王兴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557页。 152 社会科学战线 ·2013年第3期 ·区域历史与文化 癸酉尉使付第廿五”(EPT.59:154A)。由此可知,就该简形制来说,属两行。 ’ · f · . . . . 此简文之体裁,讨论空间亦不小。斯氏将第三次考察中亚掘获的166枚汉简先交沙畹考 |2 :释,沙畹逝世后,又转交其高足马伯乐继续工作。其时,中国学者张凤在法国受业于马伯 ’ · 1 一t . . . . 乐,回国时带回了马伯乐存放的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时所获简牍照片和出土编号。1931 年,张氏在上海有正书局出版了 《汉晋西陲木简汇编》,其中将斯坦因第二、第三次所获简影汇为一 编,并对第三次发现的简文作了考释,让国人提前20多年看到了这批简牍的全部内容 (马伯乐的著 作 《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所获汉文文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