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临床疗效观察.pdfVIP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 2】6 · 至鱼且星垫鲞第3期 GansuMedicalJourna1.Jun2009。Vo1.28,No.3 于胫骨的中轴线上,故最符合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这样既 提供了有利条件,若早期轻度感染因引流不畅,使感染发展而深 有利于骨及软组织的愈合,还避免了畸形愈合。②闭合复位,创 入。③固定针的松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只要在术 伤小,术中无软组织损伤,无骨膜剥离,且固定系统的加压装置 中严格无菌观念,细心操作 ,术后合理应用有效抗生素 ,针眼每 对骨折断端有加压作用,所以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的发生率 天用洗必泰或酒精消毒,随时检查外固定架,拧紧各关节螺帽, 低,而且缩短了骨折愈合的时间。③对开放性骨折,由于伤口是 就会使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本组68例患者中,无一例因针孔 暴露的,骨折也是在固定治疗中所以在不影响骨折制动的情况 感染而终止治疗。再次是因平行进针,抗旋转及抗后伸力不足, 下,能对开放的伤1:3进行完善的处理、治疗。④避免了以往牵 但这些缺陷均被外固定系统的固定装置所克服。因此,闭合复 引、夹板或石膏外固定等传统疗法所发生的固定不坚强、移位、 位应用单平面半针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操作简便 ,损伤 旋转和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之弊病,也避免了钢板、螺钉内 小,费用低,愈合快,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固定后出现的钢板外露、断裂现象,使患者不但免受再次手术创 参考文献 伤的痛苦,而且减轻了经济负担。⑤术后无需夹板、石膏或其它 支具的外固定,可早期进行CPM功能锻炼,骨关节并发症明显 [1] 戴克戎.四肢脊柱创伤[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5 减少,便于护理。⑥病人痛苦小,卧床时间短 ,减少 了因长期卧 — 43. 床所发生的并发症,预后佳,恢复行走快。 [2] 张远鹰.实用创伤骨科学[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513— 3.2 缺点 首先是受条件的限制,无 C型臂X光机的地区不 522. ’ 能开展 ,但有x光机,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在放射科也能进行。 [3] 高翔,徐南伟.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J].中国 其次是针道感染。这种感染一旦发生是很严重的,而且逼迫拔 骨伤。2003,16(5):294. 针而终止治疗。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种 :①在没有较好 的无菌 [4] 陆裕补,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 .1991:266—270. 条件下操作。②针进出IZl处的一侧皮肤太紧且针孔小,给感染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临床疗效观察 郑江红 胡冬青 摘【要】 目的:通过对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S)与右室心尖部(RVA)的起搏,比较其对心电生理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 法:对68例RVS与 RVA起搏患者,术后随访3~5年(平均4±1.6年),分析两种不同起搏方式的心电生理学效应,对比其超声心 动图心脏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RVS较 RVA起搏QRS波群时限明显缩短,LVEF明显高。结论 :RVS起搏更符合生理, 优于RVA起搏。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心电生理;血流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54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2725(2009)03—0216—02 传统的右心室起搏位点常选择 RVA,主要是由于该部位电 1.2 方法 68例患者中,34例 RVS起搏,34例 RVA起搏。 极导线容易固定,但RVA起搏可使心肌的电激动传导方向和 RVS起搏,心室螺旋电极定位时,在正位、右前斜 3O度、左前斜 收缩顺序发生改变,心室内传导延迟 ,束支除极阻滞,心肌收缩 45度、左前斜45度+头位20度投照下,将右心室流出道分为游 不同步,从而导致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低下…。RVS靠近希氏 离壁和间隔部 ,再根据距肺动脉瓣的距离由近到远分为上、中、 束,是双心室电扩布的起始部,在该处起搏可进行 “近希氏束起 下三部分。在左前斜45度时,电极尖端指向脊柱方向为间隔 搏”,获得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防止心室舒缩功能的恶化。 部,背离脊柱方向为游离壁。术中多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