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论述类文章阅读核心题点训练
微专题二十 用比对法解答选择题
一、读一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中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误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做选择题时可分“索检原文→比对选项→作出判断”三步走。根据选项内容回到原文中找出信息来源区域(即索检原文)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选项进行比对作出判断上,这一步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判断出选项中改变了说法,与原文表意是否一致。
二、练一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式哄抢”的生成机制
2013年清明节前夕,上海发生了新型禽流感(H7N9)。华东不少地方再次出现了十年前“非典”时期的抢购板蓝根风潮。抢红灯、抢座位、抢车道、抢房号、抢票等现象,屡见不鲜。即使面对人人都有份的东西,也有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抢,为何会演变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生存之道了?
抢的生成根源:缺乏理性思考。所谓理性,就是和感性相对的东西。理性总是和判断、推理、本质、规律、逻辑联系在一起。纵观前述各种“抢”的背后,都有一种不可靠的信息,正是相信了这些根本经不起推敲的传言,才出现了荒诞的、非理性的抢购行为。或者因为缺乏相关的知识,信息累积不够,无法判断传言的真伪,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跟着周围的人一起汇入了“抢”的洪流。理性缺乏的原因要么是没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要么是缺乏理性思考的习惯,从而在生活中依靠直觉和经验作出判断。有人说中国社会缺乏公共理性,对事物的真假漠不关心,或者直接就把判断真假的责任推给了别人。
抢的本质认识:藐视规则。从现象上看,抢是一种无序的行为,无序的根源是群体成员搁置规则和不遵守规则。“刑不上大夫”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规则面前,人人不平等,规则是有选择性地依据特定的身份而起作用的。所以,中国人都崇拜特权(豁免权),有特权就可以绕过规则,或者说规则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普通百姓恨的不是特权,恨的是自己没有特权。在自己没有某种特殊身份的情况下,出于一种自利,普通百姓冥思苦想的是怎么规避规则。在日常生活中,逃避规则、绕过规则不但不会被众人鄙视,而且还平添几分崇拜和羡慕,亲密的朋友之间还会交流逃避规则的经验。他们并没有犯什么伤天害理的罪行,为的只是图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从众,但最终的结果却导致了整个社会群体的哄抢或混乱。
抢的社会心理:从众心理。从众是个体追求安全的一种表现,当某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把握,又怕受到众人的指责,只好选择与大众相符的言论和行为,这也就是所谓的“随大流”。随大流的潜意识是“法不责众”,中国式过马路其实也是这种规则在起作用,大家一起闯红灯,一起违法,便不会受到非议、处罚。富有个性与主见,在西方社会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在中国却被视为异类,是怪癖,是洪水猛兽。中国人之所以喜欢从众、喜欢跟着起哄、喜欢跟风、喜欢群体思考,因为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有改动)
1.下列关于“理性思考”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理性思考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依靠直觉和经验作出判断。
B.缺乏理性的人,往往都没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或者缺乏理性思考的习惯。
C.理性总是和判断、推理、本质、规律、逻辑联系在一起。
D.对事物的真假漠不关心,或者直接就把判断真假的责任推给了别人,这都是缺少理性思考的表现。
答案 A
解析 2.下列关于“‘中国式哄抢’的生成机制”的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式哄抢”的生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B.由于缺乏理性的判断,许多人于是对传言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进而采取行动。
C.出于一种自利,群体成员藐视规则、搁置规则和不遵守规则,催生了“抢”这种无序的行为。
D.之所以随处可见抢红灯、抢座位、抢车道、抢房号、抢票等现象,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资源紧张。
答案 D
解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抢盐、抢板蓝根、抢蜡烛等等都是蝇头小利,但是怕周围的人抢了,而自己就少了、吃亏了,这实在是一种挤压出来的扭曲人格。
B.只要通过立法的严管重罚,就能转变社会的哄抢思维。
C.面对稀缺的资源,出于生存的本能,大家都想多占有一点,这个时候若出现争和抢,没有什么奇怪的。
D.只有形成“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让每一个人都敬畏规则、遵守规则,哄抢现象才可能消除。
答案 B
解析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高考数学常考基础精练9.doc
- 2014高考数学常考基础精练10.doc
- 2014高考数学常考基础精练11.doc
- 2014高考数学冲刺绝密档案12.doc
- 2014高考数学冲刺绝密档案13.doc
- 2014高考数学冲刺绝密档案14.doc
- 2014高考数学冲刺绝密档案15.doc
- 2014高考数学冲刺绝密档案16.doc
- 2014高考数学冲刺绝密档案17.doc
- 2014高考数学冲刺绝密档案18.doc
- 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 微专题二十二 散文中句段作用分析题训练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六章 微专题二十一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训练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七章 微专题二十四 探究散文文本意蕴训练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章 微专题十 课本文言文回归训练(一).doc
- 2014高考语文解题要点全集:12种修辞方法表现形式及主要作用.doc
- 2014高考语文解题要点全集:108个常见多音多义字.doc
- 2014高考语文解题要点全集:爆强作文公式.doc
- 2014高考语文解题要点全集:病句.doc
- 2014高考语文解题要点全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汇总.doc
- 2014高考语文解题要点全集: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修辞.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