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朗读欣赏中的审美因素.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朗读欣赏中的审美因素.pdf

浅谈朗读欣赏中的审美因素 陈志杰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三中学 河北 廊坊市 065400) ; 摘要: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能充实我们的生活和精神。只有潜心阅读,在朗读中唤起对生活的了解,引发兴; +趣去思考生活,去体会情感。利用想象去再现生活,深入挖掘,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 } 关键词:朗读 美感 兴趣 想象 语感 表达能力 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们通常把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 1做 “读 畅淋漓,感染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可见,诗歌是诗 书”。这种语言习惯昭示出,一个人在学校课桌旁度过 人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它通过语言打动人的 十几年宝贵光阴之后,应当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 心灵,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强烈的情感是诗歌 是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读书造就丰富充实的人,读书 的一大主要特征,或豪迈,或沉郁,或哀婉,或激昂。有 使人获得清雅俊逸的品格。潜心于阅读 ,将会体验到 的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有的是对崇高品质的赞扬, 美的震撼、爱的温馨、情的涌动、思的沉静,读书又是 有的是对丑恶现象的揭露。 能给人们带来意味深远的快乐和幸福的生活方式。 因此,形象在美的领域 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 在朗读中唤起美感,引发兴趣 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艺术形象是审 古人有吟诗之说,说明诗歌只有在朗读时才能充 美感受的基础,也是激发人们产生审美想象的根据。 分展现其音乐美感,并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白居易 诗歌尽管在抒写时语言概括、精炼、含蓄,但它所刻画 《琵琶行》中“大弦槽槽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语 的形象却是栩栩如生的。《琵琶行》那身世悲惨的琵琶 句,运用比喻以及节奏的轻重缓急手法,对琴声进行 女,《杜陵叟》中背负着天灾人祸的杜陵叟,《上邪》中 描摹,时而急促,时而轻柔,把琴声描绘得精美绝伦, 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女子,《炉中煤》中深深眷恋祖国 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典范。如果说 《琵琶行》中诗句所 的“年青女郎”,都是一个个感人的形象,至今还能引 显现的音乐美主要是依赖于音韵和谐,那么 “海阔凭 起读者的共鸣。通过朗读,辅以审美的想象,让学生身 鱼跃,天高任乌飞”读起来的悦耳动听则主要是得益 临其境,感知形象,使学生的感情与诗歌中的人物感 于诗句声调上的平仄相对,而 “两个黄鸸鸣翠柳,一行 情水乳交融,达到主客观的和谐统一,提高学生的审 白鹭上青天”的音乐性却主要显现在句式的整齐上。 美情趣。当然,形象美的感受还应尊重学生审美上的 对于这些诗句,如果仅仅是注释解读,诗歌中所蕴含 个性差异,所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的音乐美就很难显现出来,只有通过朗读,体验节奏 学生只有从内心去体验 、感受诗歌中的形象美,才能 的变化、声调的平仄,才能把诗歌的回环往复、一唱三 真正获得美的享受。我们常常评价一首诗说有 “诗情 叹的音乐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画意”,瑞士思想家阿木尔也说过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 在朗读中锻造想象。激发创造 灵的结晶”,因此当外在的自然景物与内在的心灵相 白居易在 《与元九书》中说 “诗者,根情,苗言,华 互迭印时,就能产生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意境,意 声,宾义”,“根情”把 “情”喻为诗的根,说明诗歌蕴含 境美,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岑参的 《白雪歌送武判 有强烈的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就没有诗。 官归京》“雪上空留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