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物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

高中化学 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物质》课件 苏教版必修2.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活 物理 社会 1、沙漠地区昼夜温差极大 2、海陆风的成因 3、热岛效应 城市就绿色植被比农村少,林立的高楼大厦上的铺筑材料、纵横交错的黑色沥青公路吸收大量的阳光,使城市地面的温度明显上升。每年夏季,尤其是七八月份,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都比郊区的农村高好几摄氏度,平均气温大大超过30℃,地面温度有时能达到40~50摄氏度以上。这就是所谓“城市热岛”效应。 想降低城市气温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科学家还是能想出办法。最近日本东京大都市府的研究人员调查了两条城市公路路面的温度情况后,提出了用“潮湿”的公路路面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办法。 这两条城市公路用特殊的铺筑材料作路面。第一种路面材料是可半渗透的铺路材料,这种材料能像毛巾一样留住部分雨水,不致使路面温度上升。半渗透路面材料是用一种高黏性的物质和沥青填料混合而成的,它们连结在一起后,沥青颗粒间留有许多小缝隙,这样雨水就能保持在缝隙内。储存在缝隙中的雨水可以用于蒸发吸热。 第二种路面材料是含有可吸收水份的类似“尿不湿”的聚合物。用这种吸水材料在公路路面上铺设5厘米厚,可以吸收相当一部分水份,使路面保持潮湿。当阳光照射时,通过水份蒸发吸热。科学家认为,热岛效应不仅使城市人的生活热不可耐,还可能引发暴风雨和洪水泛滥 。 如何降低城市气温? * * 化学: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物质》课件PPT(苏教版必修1) 第 十 章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学结构的比较 传统教材 物体的质量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物质的密度 测定物质的密度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课标教材 物体的质量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物质的密度 物质的比热 物质的物理属性 编写思路: 1、注重体现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本章将传统教材中有关物质属性的内容作了相对集中,编排的顺序与传统教材明显不同。首先让学生重点探究物质的密度和比热,最后增加一节,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还有硬度、弹性、磁性、导热性、导电性等其他性质,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都是物质的物理属性。 2、注重体现科学思维方法 本章注重体现科学思维方法,但采用多次渗透,逐步到位的做法,不搞一步到位。 (1)让学生领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不变性: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质量保持不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体积发生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所以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2)让学生体验到建立物理概念的过程,就是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过程,即在不同的物理现象中概括相同;而在相似的物理现象中寻求区别的过程。学生只有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才能真正掌握概念。 3、注重创设便于学生探究的情景,突出 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本章创设了许多物理情景供学生探究:例如“密度”一节让各实验小组分别测量大小不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 和体积,并计算质量 和体积的 比值,然后 通过交流 和合作,领会“同 种物质的 不同物体比值相同、不同 物质的这个 比值一般不同,所以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属性”的 科学 道理。这样 的结论是学生自己总结的、概括的 ,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 理解深,记得牢。 4、注重联系实际,在生活和实验中探究 知识。 本章注重联系生活和实验,设计新颖的活动 内容,例如在“物质的比热”一 节提出了“中午海边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暖和”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时建议: 一、物体的质量 1课时 二、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课时 三、物质的密度 1课时 四、物质的比热容 1课时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1课时 复习与总结 1课时 机动 1课时 本章主体框架: 生活: 一些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一些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海陆风等。 物理: 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给出密度=质量/体积; 探究物质比热容,用比热知识解释物理现象。 由对物体硬度的比较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物理属性 社会: 恒星的密度、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南京长江二桥的有关信息等 第一节 物体的质量 本节重点: 1、质量单位的换算 2、了解并熟练掌握天平的用法 生活 、物理、社会: 介绍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电子台秤 计价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