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是真名士自风流——教师形象的承袭与变革 薛 强 2008年12月8日 古往今来,人们谈到教师这一形象,总是怀着某种崇高、圣洁的感情,去讴歌赞美,去顶礼膜拜。“尊师重教”这一思想已在历代民众的心中根深蒂固。尤其是近几年,“科教兴国、强国”的理念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的时候,教师似乎真的成为“阳光下最崇高的 ”职业了。细察千百年来“儒、士、师”等这一系列称谓的实际,了解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内涵,对在21世纪正确评价乃至塑造教师这一形象不无裨益。 一、忠君卫道, 古代教师的楷模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吕氏春秋?劝学》 “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吕氏春秋?劝学》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礼记?学记》 在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期,师与官往往合二为一,为师之尊总要通过为官之盛来辅助,而若想将政见显彰不假借教师的智力劳动也断然不行。尤其是儒、士、师、官往往集于一身,地位之尊,业绩之显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能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洞悉社会、教化民心。求道、尊道、守道便涵概了“教师”艰辛、劳苦一生的奉献。因为,教师所作所为的本质是严于待已,执著尊道。正所谓道之不存,师之无存是也。教师只能是社会意识形态乃至皇权国纲的维护者,运用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塑造民众的品格。 《吕氏春秋·诬徒》“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无处,言谈日易,以恣自行。” 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是过于随心所欲,缺少一贯性的原则,信口开河;二是对待学生的态度不稳定,喜怒无常。一般说来,“不讲”的老师少,但“妄说”者却大有其人,“妄说”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缺乏、学术不精和不负责任。 “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过自用,不可证移。” 就是说为师者自己有失败或过失,不肯自我批评,刚愎自用,坚持错误。当然教师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教师不应过分看重自己的尊严。如果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顾是非曲直,实际上你的尊严并不能得到真正地维护,相反却受到更大的损害。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深受倚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堕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他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其文议论风发,挥洒自如,气势磅礴,雄辩有力,颇有文采,感染力很强。对当时和后世都很有影响贾谊写作《过秦论》,是为了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他说:“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他是借此来宣传他的所谓“治乱之道”的。 《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二、授业救民, 现代教师的风范 如何在“西风东渐”中唤醒民众,抗击寇仇,致力国富民强,几乎所有的从教者纷纷挣脱官场的羁绊,用科学和民主武装自己,去传播科学知识,去引领文化潮流的发展。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李大钊 由于脱离了官的体系,教师已经确乎成为一项民间职业,在这种变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很大的进步,那就是其服务目标已从“忠君卫道”转到为民、为社会,其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这一劳动性质得到了确认。与古时候相比,为师的道德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