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中游广东段“四滩”河床演变研究.pdfVIP

西江中游广东段“四滩”河床演变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江中游广东段“四滩”河床演变研究 精明远①酆炳生@林超明国 摘要两江是我国水运建设重点“两横一纵两网”主通道中的“一横”.西江自广西梧州以下13km的界首进^广 东.至荤庆全长17IILIn.为西江中游河段。该河段除界首,蟠龙、新滩和都乐四个浅滩(俗称“四濉”)水深不足35m外, 其余水深都在35m以上,四滩虽然经历多次整治.但水深提高幅度不大,限制了睡江航运的发展。文章从术文、混抄、河 床地形等方面^手,并结合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研究手段,详细分析了“四滩”河段历史河床演变规律及受上游枢纽非 恒定流下泄、下游潮汐顶托等条件影响F的演变规律,为整临西江中游航道提供丁参考依据。 关键词西扛“四滩”;河床演变;泥沙;冲淤变化 西江自广西梧州以下13kin的界首进人广东,至肇庆二桥河段全长171km,为西江中游河段。该河 5m以上,四滩河段虽然经历 段除界首、蟠龙、新滩和都乐阴个浅滩水深不足35m外,其余水深都在3 多次整治,但承深提高幅度不大,属于广东段控制性浅滩。研究“四滩”的河床演变规律,具有颇高的应 用价值。 1水文泥沙特征 1.1径流特征 西江流域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流域内干、支流的洪、枯水期出现于降雨时空分布具有同一规律性, 汛期为5~10月,以7月份最太;枯水期为11月一次年4月,以1月份最枯。统计梧州、高要两站多年 平均流量年内分配情况详见图1。 1 l#cx‰I~【L、_……————一 i嬲 强 ;然 慕2警 隅I梧州站和高要站多年平均讹母年内分布统计目 1.2潮汐特征 目前西江河段枯水期潮区界蓟鸡龙洲。潮流界到三榕峡,咸水界到挂碇角。近年受河床采砂等人类 分别为一2270m3/s、一2590m3/a.一2860m5/8,表明近年来潮汐动力有增强趋势。 ①河悔大学交通海洋学院博±研究生,一口uu,us0163删n。 @广东省航道勘酒设计院研菇癌存碾公司,曲血po210n加I。 107 1.3泥沙特征 西江中游的泥沙特征以梧州和高要两站为代表,统计两站1954~2006年水文泥沙资料,梧州站多 年平均含沙量为0 1983年),最大年平均含沙量为0 均含沙量为016k。∥m3(1989年)。由于西江流域水量充沛,因此,西江中游具有含沙量小、输沙量大, 输沙量年际变化较大的特征。 两站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年代变化见表1,20世纪60年代输沙量均比70、80年代小,估计是与存在 枯水年组及流域水土保持条件较好有关,而近年输沙量过程线呈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上游水土保护和 大中型水库的建设等原因,使输往下游的沙量减少。 经对156个砂样进行颗粒级配分析试验,该河段河床质泥沙颗粒组成较粗,以中粗砂组成为主,平 均粒径为1.06mm,中值粒径为058ram,砂样最大平均粒径为4.02ram,最大中值粒径为150mm。目前 西江流域内无推移质泥沙测验资料,参照其他河流的经验值,综合分析本河段的特性,本河段推移质输 04~0 沙量与悬移质输沙量比值取为0 08。 两站台沙■和输沙量年代变化表 表 9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年代 梧 H 高 耍 注s为年均禽沙量.ke/m3;,为年均输抄簟,104m3 2河流边界及浅滩特性 西江中游河段地处丘陵地带.两岸山岗连绵且多由抗冲性较强的物质组成,河道中礁石对水流方向 起控制作用,使该河段的平面形态稳定,边滩和深槽得以长期保持。通过对比西江四濉河段1859、1954 和2005年测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