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以太网的可扩展性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年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征文 论文编号No.D19 运营商以太网的可扩展性研究 马晓华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201206) 摘要:可扩展性是运营商以太网的一个重要属性,运营商以太网的架构设计决定了网络的可扩展能力。本文首 先分析了现有运营商以太网技术在构建大规模网络时所面临的可扩展性问题,其次.探讨了构建具有可扩展性的运营 商以太网网络架构的设计目标、设计原则和基本的设计方法,最后,比较了各种现有运营商以太网技术VPLS、TM一。 PLS、PBB、PBT在支持可扩展性方面的能力。 关键字:运营商以太网 可扩展性 网络架构业务实例trunk实例链路实例 1.引言 业务的IP化正推动电信网络从传统的TDM网络向分组化的传送网络演进。以太网技术由于具 有灵活、易扩展、经济等特点成为承载IP分组业务的有效汇聚技术。但是,电信运营网络需要支持 丰富的具有运营商级(或电信级)要求的新型IP业务(如VolP、VoD和IP11V),为了克服传统以太 Ether. 网在端到端的QoS、可扩展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电信界提出了运营商以太网(Carrier net)的概念,并为其定义了五个区别于传统以太网的属性:标准业务的支持(包括以太连接业务和 TDM业务)、可扩展性、业务管理、可靠性和QoS保证。其中,可扩展性是将以太网从局域网扩展 到部署更大规模的城域网或广域网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特性。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接人站点的增多. 运营商网络将支持上万个到上百万个以太连接业务(E—line或E—LAN),只有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的技术,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商以太网技术。 技术。这些技术所实现的功能和在协议栈中所处的位置可以通过与MEF的运营商以太网(Carrier Ethemet)层网络模型和IETF word)用于为特定的负载业务提供映射进PW所必要的功能,如业务的汇聚、 (Encapsulation/control 定时或排序功能PW解复用标识层(PW 标识。封装层和PW解复用标识层共同对应于MEF的以太业务层,用于提供上层业务到以太层的适 IETIFPWE3各种城域以太技术 分层铡 的分删 縻雾蓊隧藜浮蘩黧 巨爹Ethernet㈨E锄rIe确舞jE.LA嘲 I鬓I麟鬻 I墅鍪=二二二...1薹羔一II二釜箜.一 二:釜釜一..:| 图1各种城域以太技术与蛐腰和ⅢrFPWE3分层模型的对应关系 465 论文编号No.D19 2007年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征文 的适配功能。换句话说,以太连接业务层提供了业务支撑能力,外层隧道指明了数据的传送路径和 方式。 供E—line和E—LAN以太连接业务,因而,不具有固定带宽的连接,不具有固定的层次化结构,相 反,这些技术可以实现几乎无数个网络层次的嵌套堆栈,大大提高了灵活性。因此,与传统的网络 设计不同,这些分组网络技术需要符合新的网络架构设计原则来实现可扩展性。 2.具有可扩展性的运营商以太网络的设计 运营商以太网络为用户网络提供点到点或多点以太连接业务,都需要将用户MAC信号帧封装起 来以满足透明传送的要求,并实现隔离和相互独立。 图2运营商以太网络和用户以太网络 Instance 运营商以太网络通过一个业务实例层(ServiceLayer)为用户网络提供点到点(p2p) “专线”,单向点到多点(p2mp)“分发”,有根的多点(rmp)“汇聚”,和多点到多点(mp2mp) “任意到任意”等业务实例。边缘的适配功能(称作业务实例端F1(SIP)用于捆绑和包封用户信号, 为用户提供以太连接业务的接入服务。 将来,大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