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docVIP

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图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doc

中图版 必修一 第一章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姓名 龚 娜 单位 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教学对象 高一地理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还有介于内部和外部圈层之间的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有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对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从各层特点到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相对于前面“地球的运动”内容,好奇心、求知欲强 三、教学资源与策略 教学策略:读图分析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本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特点及其划分依据。 通过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导入]上天、入地、下海是人类向自然界挑战的三大壮举。目前载人宇宙飞船可以太空遨游,可谓上天有路,但对于我们未曾谋面的地下却是入地无门。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是否像传说中的那样有十八层呢?人们主要通过那些方面的研究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物质状态?还可以通过那些渠道或方法来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我们今天的课堂:【板书】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结构,简单来讲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圈层结构,打开地图册: P14-1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 我们首先来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 【板书】一、内部圈层结构 学生打开地图册、看图、识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地质学家通过什么手段来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渠道和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如果有,有哪些?请简要的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1、不能。人类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钻探深度是14千米。 2、地震波。 3、有。(1)改进钻探技术,结合相关方面的科学设想。 (2)根据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获取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相关信息。 (3)地表的温泉、热泉可知地球内部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4)遥感技术 (5)其他的手段 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来了解地理知识、通过课前搜集相关知识、课堂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并思考】 阅读分析课本P24-25内容,并结合图1-4-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思考: 地震波有哪两种类型,它们在传播速度和传播介质上有何差异? 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有游泳的人和在地面上行走的人感觉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作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它们因何得名?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它们的名称是什么,是否可以进一步划分? 【学生自主总结、教师把关】 1、指导学生读图,从图中看出两种类型地震波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分析两种不同类型地震波的波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传播媒介的差异。 2、水中游泳的人上下颠簸;地面上的人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4、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完成表格 圈层结构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物质组成 状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平均17 岩石 固态 地幔 上地幔 900 铁镁的硅酸盐类 固态 下地幔 2900 地核 外核 5150 铁、镍 液态 内核 固态 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 析和读图能力 以及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系统、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渡承转 在地球的外部还存在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圈层,他们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接下来我们了解第二个问题: 【板书】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26~27页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随着高度的变化,大气密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低层大气主要由哪三部分组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