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结构对水质化学安全性与影响研究.docVIP

活性炭结构对水质化学安全性与影响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性炭结构对水质化学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安娜1,张金松1,赵庆良2,罗红星1 (1. 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518031;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09) 摘要: 实验运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活性炭孔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比表面积与主要的化学安全性指标的相关系数可分别达到0.7~0.98,0.8,0.7。总孔容积、Zeta电位以及比表面积越大,则相应的出水水质越安全。不同孔径的孔容积的分布结果表明,10 nm的中微孔以及50 nm的大孔越多,处理效果也越好。活性炭结构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活性炭的选择和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深度处理;活性炭;结构特征;化学安全性;相关性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ated carbon structure and chemical safety of drinking water AN Na1, ZHANG Jin-song1, ZHAO Qing-liang2, LUO Hong-xing1 (1. Shenzhen Water (group) Co., LTD., Shenzhen 518031, China;2. School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9, China) Abstract: By the way of correlate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primary chemical safety indexes and distributing of pore size, Zeta-potential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activated carbon could be achieved, which was 0.7~0.98, 0.8 and 0.7 respectively. The bigger of the total pore volume, Zeta-potential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e more safety of the effluent water quality. The results of the different pore size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the more of micro or meso-pore(10 nm)and larger pore(50 nm)will cause better treating effects. The relationship of AC structure and water quality index will provide guidelines for AC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advanced treatment; activated carbon; structural character; chemical security; relativity 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生物活性炭技术(BAC)是目前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最有效的技术之一。尽管人们对生物活性炭净水机理的认知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一般认为,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污染物的去除是在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使生长在它表面的微生物获得养料,而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又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到恢复,两者相互促进,得到稳定的处理效果。因此在生物活性炭工艺中,吸附和生物降解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就吸附作用而言,不同活性炭由于其结构特征的不同,去除污染物的能力会有差异,并且,同种活性炭在不同地域由于水质情况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吸附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如何针对当地水质快速选择出最适合的活性炭、提出相应的活性炭结构,并最终建立起一套可行的活性炭性能评价体系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选择活性炭的常用方法是通过静态试验、活性炭滤柱实验(中试或小试)或两者相结合来进行的。静态实验主要是通过测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吸附指标,来反应活性炭的吸附能力,这种方法速度快,但是针对性较差,经常与实际运行效果有较大差别。活性炭滤柱试验是通过分析活性炭柱的出水指标,来比较活性炭吸附性能的优劣,这种方法针对性比较好,但是费时费力。 针对现行的活性炭选择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对不同活性炭的结构和水质化学安全性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这种方法针对性好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