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1卷第8期2011年3月 科学技术与工程 VoL1l No.8Mar.201l
Science and 1
167l一1815(2011)8—1807-06 TechnologyEngineering @201Sci.Tech.Engng.
计算机技术
体内微机电系统无线能量传输技术
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修泉1 李艳红1 薛凯峰2黄平2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系1,广州511483;华南理3-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广州510640)
摘要首先介绍体内微机电系统无线能量传输技术的原理和构成。在互感基础上建立四种拓扑补偿的数学模型。用Mat-
lab进行计算和仿真,研究了负载和工作频率对反映阻抗特性的影响以及电磁耦合结构参数如耦合系数和初次级绕组内阻等
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表明耦合系数增大,可以大大增加系统传输效率;与次级绕组内阻相比,初级绕组内阻对系统传输效率
影响更大。因此减小初级绕组内阻,可以显著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和性能。
关键词微机电系统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耦合
中图法分类号TP211.1; 文献标志码A
微创和无创的医学理念已经成为21世纪医学
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微机电系统在生物医学的应
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有多种体内微机电系统应用。
如体内温度测量系统、给药装置和采样装置等;特 体内微机电无线能量传输系统主要利用耦合
别是以色列吉文图像公司成功研制的胶囊式内镜, 式电磁感应原理,电磁耦合结构相当于一个可分离
显示该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但是上述的体内 的变压器,其构成如图l所示。将传统变压器的初
微机电系统如胶囊内窥镜系统,无法用传统电能传 次级线圈分离,在初级端输入高频电流。由于电磁
输方式供给能量,一般采用微型电池供给电能。但 感应,在次级端得到感生电动势。经过一系列的电
微型电池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寿命有限,供电时间 流的变换,为负载提供足够的能量。初级回路在体
短,难以完全满足要求,如对人工心脏、视网膜修复 外,次级回路在体内,初次级回路之间没有直接物
系统装置,电池难以满足长期使用需要;二是微型 理连接,经人体皮肤通过电磁场耦合相联系,从而
电池含有化学物质,存在安全隐患,一旦泄漏,可能 以无线方式传输能量。
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电能提
体外 主线图
供方法。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可
r
以从体外向体内无线持续供应电能,这种电能传输
,
将会渐渐成为体内微机电系统等电能供应系统的
主流方式之一,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旧一J。 钭 钭
/ , /
2010年12月21日收到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10151148301000001)资助
万方数据
1808 科学技术与工程 11卷
这四种补偿模式的耦合性能可以用同一等效
2初次级补偿系统模型 电路表示,如图3所示。
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基于松耦合电磁感应来传
递能量,存在较大的漏感,使得传输的有功功率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