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诉讼详情实证研究》(后记.docVIP

《国际刑事法院诉讼详情实证研究》(后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际刑事法院诉讼详情实证研究》(后记.doc

《国际刑事法院诉讼详情实证研究》(后记 书一般都有“后记”。 这不是“八股”,而是来去有节。何况作者还是有话要说。 作者阅读他人著作,一般是先翻后记,后读前言。若有时间和兴致,再读中间。 很多时候,书的内容都忘记了。只记得“后记”轶事。 “后记”一般都是有血有肉。应该写,也应该读。 上部书油墨未干,本书又要付梓了。忽如一夜梅花开。宛如。 作者曾言:世界越变越暖。哈尔滨的雪花越来越大,越来越软。 话音未落,北国冬日的凛冽与刺骨又来了。“暖冬”成了奢求。 南方突然暴雪压城,几十年不遇,陆空瘫痪,民众罹难。回家成了奢望。 预断未来总是冒险的。 南方“不配”下雪。 北国遥望三亚。 上部书信誓旦旦地掉了一个书袋:“下一部著作的书名尚不确定,但是大体特征却可以想见:国际刑法规范解释的技术原理与价值诉求”。本书失言。好在承诺没有说这种书究竟何时能出。 是的,预断未来总是冒险的。 未来都可预见,未来还有滋味儿吗? 所谓国际刑法规范学或规范国际刑法学,这种书太多了。写的、译的、编的都有,据说俄罗斯最多。愚人不才而怯懦,不敢也无力争口饭吃。 本人另有兴致。 法学应当“不苟言笑”,甚至就应当“枯干瘦瘪”,否则无法显示“专业性”尊严。 是吗?果真如此,法学也就只能是法学人自己的学问了。 法学也绝不可能有望登上“百家讲坛”了。也就不能与“人民”共享了。 然而,“诉讼详情”经常会让你开怀大笑—— 审判长昆伊西亚:我还是再来问问卡坦加先生,你是如何看待被移交国际刑事法院的条件的,还有在本院拘留中心的拘留条件? 卡坦加先生(译文):拘留就是拘留。没有人会对拘留条件感到满意,不论是什么拘留。 审判长昆伊西亚:非常感谢。 这是法官与被告的对话。你听过或听说过这种对话吗? 考察“诉讼详情”,需要“保尔科察金”的意志。 阅读“诉讼详情”,是一种意志炼狱。 那么,写作“诉讼详情”还需要什么呢?…… 只要经常开心就行。 “法律的价值在于经验”,法学的诱惑正在于诉案演绎。诉案评论可以使法学增添血色,尽管诉案研究更需要严谨。 很多法学学科似乎与经验无关。法哲学、理论法学、历史法学、国际法学等等,似乎都可以以空对空,忘乎尘嚣。 不对。这会因人而异。任何“死学”都可以做成“活学”。同样,任何“活学”也都可能被做成“死学”。 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是最死的法学科目了。有人把它们做成了最活的学问。 部门法是最活的法学科目了。听说很多人都把它们做死了。 国际法学,国际刑法学,都一样,也最枯干。做活很难。 学问没有死活,只有学者有死有活。 国际犯罪是灾难。僵死的国际刑法学是另外一场灾难。 我还活者。国际刑法学不能比我先死。 “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生命体验匮乏之人,不可能理解经验的真价值。 生命体验不是道听途说。报纸、电视上领悟到的,都不算。 如果算,卖报摊贩和家庭保姆当算是“生命体验”最丰富的人了。 本土资源的“法治”性抑或“人治”性,绝不能凭借道听途说、旁征博引说事。 学者自己究竟经历过什么性质的“资源”,这最重要。 不论是哪种“资源”。 “谁说过什么”,最不重要。“谁干过什么”最重要。 “诉讼详情”是司法官行动的原初证据。掌握“诉讼详情”,就不会被大学者“蒙”了,更不会为一方司法官“忽悠”了。 你了解全部诉讼细节。就是办案人可能都忘了一半儿。 你至少可以帮助办案人回忆。 这就棒极了:你没干过这个,你干过那个…… “法律的价值在于经验”。生命体验加上法律经验,法学人断不可能只热衷空谈,把学问做死。 作者一度热衷“国际刑法哲学”、“国际刑事法治”的宏大叙事——的确实现了国际与国内的些许学术创新。这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诺大的论题,不是绝对创新,也没人肯用。 无奈作者本是“生命体验”和“法律经验”物种,“创新”越深入,越感“两手空空”。 作者的最爱从来都是事件、裁定、判决和卷宗。这是“职业杀手”(专职律师)心理定势的固定暗示。还有一点:三句话说不清的事,不能指望100句会说情。这是被法官大人“熊”出来的中国律师本事。 上部书写了“山下奉文审判”,从WESTLAW上找到了六十年前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终审判决电子原文,好是兴奋;没有找到电子卷宗,好是郁闷。 上部书写了“苏丹达尔富尔案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其实根本没有深入案件诉讼内核。 别人不知,自己不能不知。 12个月前,作者有了新发现。这次的发现就把作者带上了学术不归之路。 什么新发现?“阳光法院”的全部诉讼文书! 哇塞,电子卷宗!(e-file) 判决只是最后一份文件而已!还不限于法官裁决、命令,以及检察官的《起诉书》…… 它竟然包含当事人和参诉人的全部诉讼文书! 这绝无仅有!——前南法庭、卢旺达法庭、塞拉利昂法庭相形见绌。 据刘大群法官说,前南法庭的文件已超过数百吨,如何存放成了大问题。 他没有说如何阅读是不是大问题。 时过一年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