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不端行为的犯罪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科学不端行为的存在方式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在时间上具有恒 常性。现代社会里,随着科技竞争的越发激烈,科学不端行为更是频 繁发生,而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正日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这使得科 学不端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大。目前,我国对科 学不端行为的调控主要依靠道德、民事和行政手段进行,然而调控的 结果不尽人意,科学不端行为增多的趋势并未得到抑制。在这一形势 下,将一部分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科学不端行为做犯罪化处理,用 公权力来保障科研活动的健康开展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制度尝 试。本文从犯罪学的角度,借助刑法科学理论,通过审视科学史上的 一些实例,从理论上论证了科学不端行为犯罪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论文首先从语义分析出发,以“科学研究活动——科学越轨行为 ——科学不端行为”为逻辑脉络,层层递进地分析了一些相关概念的 内涵与外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明确现阶段可以成为刑事治 理对象的科研行为的行为界域——篡改、伪造和剽窃。 随后,论文从理论及现实两个层面寻找科学不端行为犯罪化的依 据。从刑法理论的角度来看,科学不端行为具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 应受惩罚性;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科学不端行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开 展具有误导和干扰作用,使科研的失败风险加大,容易导致科研结果 的无效或低效,极大地阻碍了科学进步,甚至严重损害国家荣誉。因 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尝试对科学不端行为犯罪化。 最后,论文在前文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刑法谦抑性为原则,遵 循我国刑法典,结合我国科研体制的特点,针对“创设罪名”与“配 置适于科学不端行为刑事治理的刑罚”这两条途径,以创设伪造数据 罪,配置资格刑为例,对建立科学不端行为刑事治理制度提出了立法 建议,期望对科学不端行为的有效治理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科学不端行为,犯罪化,刑事治理 ABSTRACT 1nSclence1s ln and 1’heexistenceofIⅥisconduct unlVersal space intime.Inmodem iththenerce of permanent society,w competition misconductinScience more scienceand the techn0109yj happens ofS&Tis moreand improVementplaying frequently.HoweVer,the inthe of misconduct moredecisiVerole society.Thus,the deVelopment insciencewouldharmthe thaneVerbefore.At s06iety present,the andcontrolofmisconductinscienceinChina mainly regulation depend of ciVillawan

文档评论(0)

gubeiren_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