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题库试题
历史
1.(湖北武汉2014届高三2月调研)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中国部分地区人口迁移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的排序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A.①③②④ B.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2.(重庆杨家坪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阅读图3,下列各项解读中最为准确的是
A.北方民族封建化
B.北方民族的融合
C.北魏的汉化政策
D.鲜卑的绘画艺术
3.(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质量调研) 埃及阿里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 B.都因西方列强入侵而出现社会危机
C.都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D.都确立了立宪制政治体制
4.(北京东城区2014届高三质量调研) 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 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两项改革法令
①都从稳定统治秩序出发 ②都体现了对人身权的重视
③都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④都起到推动社会转型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5.(重庆一中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列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①扩大了国内市场 ②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④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⑤建立了村社管理农民的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起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为挽救民族危机,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努力和探索。下列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提出“振兴中华” 口号
B.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局,广为制造”
C.台湾人民“呜啰罢市” ,发布檄文“绝不拱手让台”
D.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7.(河南洛阳2014届高三统一考试)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
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
8.(2011安徽文综, 17, 中) 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 “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 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 )
A. 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 B. 法王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
C. 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 D. 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
9.
(2010上海单科, 7, 中) 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 , 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
A. 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 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 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 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10.(2011上海单科, 17, 中) 在现代化进程中, 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 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
A. 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 明治维新/十月革命
C. 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 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
11.(2010课标, 30, 中) 19世纪中期, 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 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 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 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 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12.(2012四川文综, 21, 中) 1898年,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 “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 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 盖自法肇之也”, “近世万国”目睹其祸, 纷纷“行立宪之政, 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
A. 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 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 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 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13.(2011全国, 15, 中) 《光绪朝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高考地理总复习考向研析课件:第四讲地球公转及产生的地理意义.ppt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 商品与商品经济(2010年).doc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 生活与消费(2012年).doc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6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2012年).doc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12年).doc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7 一切从实际出发(2010年).doc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8 当代国际社会(2012年).doc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8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2010年).doc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012年).doc
- (大纲版)2015届高考政治分类题库 考点14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2010年).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