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doc
城市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李青春
城市气象灾害是指城市的特殊天气气候条件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危害的灾害现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的新建和扩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城市环境与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得城市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影响表现出新的特点,其主要特征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财产密集,一旦发生气象灾害,其受灾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大;城市更易发生与气象灾害有关的次生灾害(火灾、空气污染及传染病流行等);城市的一些公共设施有可能成为新灾源。我们只有认清城市气象灾害的特点,采取必要的防御对策,才能减轻城市气象灾害。
城市面临的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灾害
城市暴雨洪涝是重要的气象灾害,在城市高层建筑集中区,热岛环流有利于城市上空的热对流发展,易于引起暴雨出现。城市上空排放的大量的污染物,有利于凝结核的形成,使城市部分降水量的相对郊区有所增加。
暴雨对城市安全的产生威胁。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某些问题,暴雨导致洪水能冲毁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中断城市的运输、供水供电等。城市特定的下垫面,汛期如果遇到暴雨、连阴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使交通瘫痪,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大量物资被浸泡受损,企业停产等。
近年来,由于城市规模逐步扩大,部分城市城区短时间内出现降雨80~100毫米,就会出现多处局部洪涝。以北京为例,1996年7月21日北京城区降雨60~100毫米,造成43处渍涝,造成机场高速公路交通中断,延误航班(乘客不能按时到达机场)的事件。如果暴雨同时伴有大风,则不仅交通局部中断,还可能会造成停电事故。2004年7月10日下午北京遭遇暴雨。下午16时到22时,城八区平均降水量超过70毫米,最大降水量达110毫米以上。暴雨造成城区房屋倒塌人受伤部分地区严重积水,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内城区道路积水严重。市有41处路段发生交通拥堵,21个路段严重拥堵,尤其是本市主要干线的立交桥下,由于瞬间积水严重,有的立交桥下积水甚至深达2米至少8处立交桥行车瘫痪
以北京为例,1996年夏季酷热,北京至少三个小区千余户居民连续发生停电8小时以上的事故。1997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持续20多天高温天气,北京日供电量高达476万KV,城区电网超载32万KV,不得不请求华北电网全力确保京城供电。1999年夏季遭遇百年罕见炎热,始于6月24日的35℃以上的高温持续达10天,最高达39℃ ,打破北京110年来的记录。随着气温升高,用电负荷一路攀升,不断突破用电记录。2000年夏季的高温创189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7月份高于35℃的天气达15天。用电负荷猛增,1992年4月9日11级大风使北京市40多处广告牌被摧毁。北京站前8米高的巨型广告牌倒塌造成2人死亡,伤15人恶性事故。2000年3月27日的8级大风将北京市安翔里小区在二层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吹离工作平台,造成3人死亡,伤4人的事故。
积雪灾害
冬季发生降雪天气时,可使交通瘫痪、电讯中断、塌房、树木受损,以及市民摔倒骨折的事故。
2001年12月7日下午北京下了一场降雪量仅为1.8毫米的小雪,却引起了北京城市交通大堵塞,影响十分恶劣,后果十分严重。北京城区还曾因为一场初冬的大雪,使许多供电线路的外皮脱落、短路等引发火灾。全市受损树木1347万株,100多条供电线路受到影响,地铁13号线因铁轨结冰造成短时运行中断。
此外,冰雹、雷击等灾害也严重威胁城市安全和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实证明雷击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灾害。雷电灾害直接影响着通讯、供电、航空以及诸多古建筑的安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高层建筑和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增多,城市对雷电灾害越来越敏感;又由于城市热岛强度的增大,城市对流性天气增多,雷暴日数也随之增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呈增大趋势。另外,城市的运转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也愈来愈大,如果一次强雷电的电磁波感应造成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系统(如银行、税收等系统的同城结算计算机网络等)瘫痪,其后果很难想象。1997年北京市因雷击损坏电视机和联网微机等共600多台。在2001年,北京发生30起雷电灾害中,有90%是因电磁感应雷击造成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和住宅楼的电源设备被损坏。
雹灾
发生在城市的雹灾主要使户外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1969年8月29日18:05~20点,北京10个区县降雹。城近郊受灾最重,居民住房玻璃被打坏,东西长安街的路灯被打坏三分之二。2005年6月日傍晚,北京雷声滚滚,暴雨倾盆铺天盖地的冰雹袭击北京北部地区和部分城区…。
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进行长期预测,对灾害发生的趋势做出预报,使防灾决策部门做到心中有数,在重点区域进行防御。
目前在我国针对气象灾害的监测体系和网络,除已建有气象观测站、天气雷达站、静止卫星云图接收站、地面自动气象站外,在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