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但粥0松
摘要先秦时期我国教育非常重视“乐学”,秦汉以后“苦学”思想逐渐形成。皇权专制制度和文化是“苦学”思想的社会根源,
科举制的实行强化了“苦学”的观念,教师素质偏低是“苦学”思想流传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苦学”思想乐学渊源学习
“苦学”思想认为,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活动,不付出巨大的努 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田。他“三年不窥园”的实际行动
力和代价无法取得成功,因此学习过程必然是一种痛苦无奈的过程, 正是这种“强勉”精神的体现。这种“强勉”精神后来发展为对体罚的
为了未来的发展必须承认和忍受现在的痛苦。“苦学”思想中的“苦” 倡导。例如,颜之推认为家长应该用体罚来教育子女,“凡人不能教子
主要是指缺乏学习兴趣所导致的精神上的“痛苦”,而不是指物质条 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
件和学习环境方面的“艰苦”、学习毅力方面的“刻苦”。我国“苦学”思 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
想源远流长,并流传至今。分析“苦学”思想的渊源及历史成因,有利 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四。他甚至认为,没有体罚就教育不好子
于改正错误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苦学”向“乐学”的转变,促进 女,“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
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之宽猛,亦犹国焉”圈。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自觉的精神活动,它与
一、先秦时期的“乐学”思想 强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强勉”是强迫自己学习,体罚是强
在孑L子时代,学习是快乐的事情。“乐学”的思想和实践,在《论 迫他人学习。“强勉”和体罚教育必然给学习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
语》中随处可见。《论语》开篇就提出,学习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 “苦学”思想初露端倪。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从“快乐”的角 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的兴起,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教育越
度来看,学习是比交友高一层次的,是愉悦而不仅仅是快乐。孔子经 来越远离掌握知识、提升个人修养的本意,而不断异化成通往仕途的
常强调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阶梯,“学而优则仕”被诠释为“学好了就可以做官”。“书中自有黄金
者”I“。孔子还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不|贲不启,不悱不发。举 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
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l】。孔子自己是“乐学”、好学的榜样,“其 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思想成为教育界普遍接受的观点。这种
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我非生而知之 纯粹功利化的教育观念根本不可能顾及儿童的兴趣,学生唯有“苦
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 学”。明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强烈批判了这一情况,
好学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Ⅲ。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
孟子把教育看作快乐的事情,“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图狱而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 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以肆
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四。但是, 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
孟子高度重视逆境在人成长中的作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 乎”月。在批判当时苦学弊端的同时,王守仁还倡导乐学,要求教育应
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该激发儿童的兴趣,“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囡。孟子的本意是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芽,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
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强调的是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方面的“艰苦”。苟 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
子虽然有著名的《劝学篇》,但是主要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意义,强调学 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目。
习毅力方面的“刻苦”。 三、。苦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