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第1课《范进中举》(北师大版).docVIP

2013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第1课《范进中举》(北师大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进中举》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小说情节,认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感知艺术形象,理解夸张、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学习运用描写人物的手法。 3.品味小说语言,领会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从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变化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2.了解范进这一形象的典型性,了解作品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语言,领略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的魅力。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多媒体和小黑板。 【设计思路】 从整体上把握结构,比较范进中举前后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合作探究文章的讽刺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题目导入法。请同学们读课文标题,分析课文题目中所流露出来的信息。 明确:人物:范进;事件:中举;现象:科举制度。 2.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提问的同时亮出彩票) 是的,彩票!小小彩票,实在玄妙。现代社会,多少人凭借它而一夜暴富,改写了命运。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如果人们希望改写个人命运,实现一夜之间由不名一文,摇身一变为身价百倍,飞黄腾达的梦想,是不是也凭彩票呢? (不是) 的确,大多数人只有凭借参加封建科举考试,凭“中举”才能实现。 板书:“中举” 于是,“中举”在下层知识分子之间,在社会和广大老百姓之中,导演出一幕幕人间喜悲剧。 提问:在我国古代,洞房花烛被称为小登科,有小就必然有大,大登科就是中举,就是榜上有名。 3.有关科举的对联、诗句、例证: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雪意冲开了白玉梅。那时节走马在章台内,丝儿翠,笼定个百花魁;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例证: 更有甚者,是喜极而疯。 有例为证:(插入例证: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疯,笑不止。 对联: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中举了,可人却疯了。这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带着对封建科举的思索,我们的文学人物画廊中又多了一位典型人物——中举的范进。(板书:范进中举) 今天,我们就借吴敬梓的眼睛,通过范进及其身边人来见证封建科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巨大威力。以人观社会,以人感受科举。 二、交流有关科举的知识。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6)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名生员。 秀才:生员肄业后称为秀才。 举人: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之后,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其他的称亚元。 贡士:举人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参加礼部举行的会试,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进士:贡士参加殿试,取中后称进士。进士分三甲——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三、介绍作家作品。 1.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吴敬梓出生于一个科甲鼎盛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吴国对顺治十五年探花,官至顺天学政。六十年间,曾祖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进士、举人及出仕官员十四五人。由于家族的影响,吴敬梓少时曾热衷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29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其遗产,使吴敬梓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敬梓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 在吴敬梓的一生中,生活和思想都有极大的变化。生活上,他由富裕坠入贫困;思想上,对于功名富贵表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他生长在累代科甲的家族中,一生时间大半消磨在南京和扬州两地,官僚豪绅、膏粱子弟、举业中人、名士、清客,他是司空见惯了的。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生活中愤慨地看到官僚的徇私舞弊、豪绅的武断乡曲、膏粱子弟的平庸昏聩、举业中人的利欲熏心、名士的附庸风雅和清客的招摇撞骗。加上他个人生活由富而贫,那批“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