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喻和诗
(据在香港教育学院的演讲整理)
孙绍振内地老师近来普遍强烈要求在语文課上,多讲讲“语基”,所谓“语基”,就是一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是,新近公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却是淡化“语基”的,总的精神是,可以讲一点,但是,不要考试,因为,语法修辞在学术上很复杂,不是轻易能够讲到位的。比如说,讲到比喻,我们的老师,通常讲的是,比喻有明喻、暗喻、有本体、喻体等。但是,这样有什么用处呢?基本没有。因为没有回答什么的比喻是精彩的,什么样的是平庸的。比如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到荷塘时,据余光中先生分析,一连用了十四个比喻。有十三个是不好的,只有一个是好的。但是,这一段恰恰是老师们认为是最精彩的,甚至是要求学生背诵的。这说明,老师们心目中的语基,大抵是常识性的,有许多粗糙的,不可靠的成份,还没有达到可以具体解决问题的程度。空谈无用,还是从内地中学语文课本上常见一个练习题开始。这个题目引用《世说新语·语言》的一段: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这个问题,光凭印象就可以简单解答,谢道蕴的比喻比较好,但是,很少有老师能够把道理讲清楚。光有个感觉是不够的,因为第一,感觉到的,可能有错,第二,即使没有错,感觉是比较肤浅的。感觉到的,不一定能够理解,理解了的,才能更好地感觉,甚至纠正感觉的错误。老师的责任就是要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这就涉及到对比喻内部特殊矛盾的分析。这就要更新我们知识结构,要重新学习。
通常的比喻有三种,第一种,是两个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这比较常见,如,“燕山雪花大如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二种是抓住事物之间相异点折,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三种,把相同与相异点统一起来的就更特殊,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第二和第三种,是比喻中的特殊类型。最基本的,最大量的是第一种,从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出发。谢安家族咏雪故事属于这一种。
构成比喻,有两个基本的要素:首先是,从客观上来说,二者必须在根本上、整体上,有质的不同,其次是,在局部上,有共同之处。黄侃在《读文心雕龙杞记》中说:“但有一端之相似,即可取以为兴。”这里说的是兴,实际上也包含了比的规律。《诗经》“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首先是,女人和云,在根本性质上是不可混同的,然后才是,在数量的众多给人的印象上,有某种一致之处。撇开显而易见的不同中突出隐蔽的美学联系,比喻的力量正是在这里。比喻不嫌弃这种暂时的、局部的一致性,它感动我们的正是这种局部的,似乎是忽明忽灭的,摇摇欲坠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相异性,是我们熟知的,熟知的,就是感觉麻木的,没有感觉的,但是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却是被淹没的,一旦呈现,就变成新知,在旧的感觉发现了新的,就可能被感染。比喻的功能,就是没有感觉的地方,开拓出新的感觉。我们说“有女如云”,明知云和女性区别是根本的,仍然能体悟到某种纷纭的感觉。如果你觉得这不够准确,要追求高度的精确,使二者融洽无间,像两个等相等半径的同心圆一样重合,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说“有女如女”,而这在逻辑上就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比喻的感觉冲击功能也就落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说牙齿雪白,因为牙齿不是雪,牙齿和雪根本不一样,牙齿像雪一样白,才有形象感,如果硬要完全一样,就只好说,牙齿像牙齿一样白,这等于百分之百的蠢话。所以纪昀(晓岚)说比喻“亦有太切,转成滞相者”。
比喻不能绝对地追求精确,比喻的生命就是在不精确中求精确。朱熹给比喻下的定义是:“以彼物譬喻此物也。”(《四库全书·晦庵集:致林熙之》)只接触到了矛盾的一个侧面。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中说:“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比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喻小人。”《楚辞》在比喻上比之《诗经》,更加大胆,它更加勇敢地突破了以物比物,托物比事的模式,在有形的自然事物与无形的精神之间发现相通之点,在自然与心灵之间架设了独异的想象桥梁。
关键在于,不拘泥于事物本身,超脱事物本身,放心大胆地到事物以外去,才能激发出新异的感觉,执着粘滞于事物本身只能停留在感觉的麻木上。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说得更具体,更彻底:
当诗人用‘枯萎的树干’来比喻老年,他使用了‘失去了青春’这样一个两方面都共有的概念来给我们表达了一种新的思想新的事实。[1]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枯树与老年之间的相异占着绝对优势,诗人的才能,就在于在一个暂时性的比喻中,而把占劣势的二者相同之点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1课《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3课《细菌的启示》(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4课《保修》(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5课《狱中书简》(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6课《绞刑架下的报告》(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7课《与朱元思书》(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8课《三峡》(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9课《爱莲说》(北师大版).ppt
- 2013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基础课件:第10课《芙蕖》(北师大版).ppt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单元检测.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短文两篇》.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海燕》.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雷电颂》.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列夫.托尔斯泰》.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论绝句的结构》解读.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马说》.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曲五首》.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送东阳马生序(节选)》.doc
-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藤野先生》.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