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与金融经济学ch6国际收支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收支理论 基本概念的探讨 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就是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不含储备项目)的差额之和为零。 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不含储备项目)之和不影响本国的国际储备。 主要从数量的角度出发来解释的。 基本概念的探讨 什么是国际收支失衡? 假定CAB+NKA之和很小,是否意味着国际收支就不存在问题呢? 如果该国经常项目差额占本国GDP的比重远远超过5%,即使该国可以暂时依靠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差额来抵消它,也可能引发国际收支危机或者汇率危机 国际收支失衡是指经常项目差额占本国GDP的规模足够大以至于将影响本国经济稳定和安全的一种状态。 基本概念的探讨 什么是国际收支均衡 ? 经常项目允许有一定的差额,但是这一差额的规模是本国经济所能够承受的或者是本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一种状态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系的自动调整将会扭转经常项目的差额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由国际收支失衡所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的变动能自动对国际收支形成反作用机制,它能扭转国际收支失衡 即使不能够完全扭转国际收支失衡,也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失衡的程度 国际金本位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又称价格——现金流动机制 自动调节机制:国内外价格的相对变化使得两国间实际汇率发生调整 本质上是通过国内外商品在国内外的价格涨跌,即实际汇率的变化来实现,而不是通过名义汇率的折算作用来实现的 信用本位下固定汇率制度的自动调节机制 利率机制 通过本国利率的自动变化引发国内外利差的方向性改变,由资本与金融项目(不含储备项目)收支的改变来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收入机制 当本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外汇储备下降,国内货币供应量相应地减少,利率上升,国内投资支出减少; 在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水平,也会直接减少国内消费和投资。 伴随着投资和消费的缩减,国民收入随之下降,导致进口需求下降,假定出口不变,本国国际收支逆差得以逐渐消除。 信用本位下固定汇率制度的自动调节机制 相对价格机制 本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通过国内外商品价格的相对调整来实现国际收支的调整 将会带来国内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周期性变化,这意味汇率的稳定是以牺牲国内经济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为代价 信用本位下浮动汇率制度的自动调节机制 汇率机制:通过名义汇率的变化,本国国际收支失衡得以消除 在信用本位制度下,不论何种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都会影响本国的实际汇率,但是两者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过调整本币与外币的实际汇率实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整;在浮动汇率制度下,通过名义汇率(S)的变化来影响实际汇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渠道对本国经济的冲击。 因此,浮动汇率制度下,本国政府可以以国内经济目标(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一国通过改变汇率实现国际收支的调整 通过汇率变动来改变贸易品的国内外比价以及本国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比价,进而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 马歇尔和勒纳提出,后又主要由琼·罗宾逊于1937年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揭示了政府当局实行货币贬值对于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贬值,即S增大,使得本国产品在国外的销售价格PX/S相对便宜,而外国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SPM相对更贵。因此出口与本币贬值同方向变化,而进口与本币贬值反方向变化。 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 本国货币贬值将产生两种效应 价格效应——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变得相对便宜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变得相对昂贵了,因此在进出口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效应使得本国国际收支恶化了。 数量效应——出口价格的下降刺激了出口量,进口价格的上升抑制了进口量,数量效应将改善本国国际收支。 M-L条件的推导(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收支) M-L条件的推导(以本币表示的国际收支) ML条件的进一步探讨 在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的条件下,在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收支改善的条件更容易达到。 极端的情况是,在最初国际收支逆差的状态下,贬值会改善以外币形式表示的国际收支,但是却会恶化以本币形式表示的国际收支。 事实上,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很大,即PX xSPM m,以本币表示的国际收支改善条件很可能无法满足。 贬值的时滞效应——J曲线效应 一般认为,在短期内贬值并不能立即导致贸易数量的变化,结果在贬值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倒会引起国际收支的恶化。 这一现象被称为“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 第一阶段:货币合同阶段(Currency-Contract Period) 在这一阶段,进出口合同是在贬值以前签订的,进出口数量和价格不会因为贬值而立即变化。这样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