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十八--课内文言文.docVIP

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十八--课内文言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30套)专题十八--课内文言文 课 周敦颐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 16.翻译下面句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18.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16.(3分)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17.(2分)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18.(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 2.(2010·山东省烟台市,7-13,×分)文言文阅读(20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6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2)而或长烟一空 ( ) (3)吾日三省吾身 (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 (5)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6)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2分)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不言而喻 国恒亡行拂乱其所为 C. D.马无故亡而人胡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10分)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11.翻译下面句子。(2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2分) 1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分) 【答案】7.(1)都 (2)有时 (3)每天 (4)即使 (5)困苦不堪 (6)把 8.(1)喜爱菊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2)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评分:4分。每小题2分,大意对即可) 9.B(2分) 10.B(2分) 1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分) 12.举例论证(摆事实) 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亦可)(评分:2分。每空1分) 13.参考答案:国 对即可,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 3. (2010·山东省聊城市,5-7,6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5解释下加点的词.(2分) ①沙鸥翔集: ②不以物喜: .. 6 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 “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两种“乐”有何不同?( 2 分) 【答案】 4. (2010·浙江省东阳市,17-20,9分) 隆中对(节选)(9分)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7.选出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利尽南海 (物资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锋利) (B)国险而民附 (国都) 此用武之国 (地方) (C)贤能为之用 (他)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助词,无义

文档评论(0)

湘雅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2014230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