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人教版必修2).docVIP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人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福建巡抚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2)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通过实例分析,体会到我们所享受的现代社会生活,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前进。通过学习,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增强国际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做好准备??★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方法一】用杜牧的诗句导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一、铁路与公路: 【交通史回眸】 1、古代传统交通运输工具: (1)特征:因地而异、路途遥远 (2)表现: ①南方——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②北方——旱路:以乘坐马车为主; ③平民百姓外出:步行。 2、近现代铁路交通运输业: (1)近代铁路交通的起步: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辛亥革命,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新解放、红旗世纪星、奥迪、捷达等 生产“东风牌”卡车、“富康牌”轿车以及后来的“爱丽舍”轿车等 ⊙【学思之窗】 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提示: 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参考答案: 交通:鸦片战争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1881年,清政府筹建了唐山到胥各庄的第一条铁路。1905年,清政府派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才真正开辟了中国人自办铁路的崭新篇章。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城、兰新等铁路,开通了西南、西北的交通线。90年代,贯通南北的京九铁路全线通车,2006年,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青藏铁路通车,使西藏和内地联系在一起。火车机车经历了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历程。铁路营运居世界第四位。公路交通方面,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一些偏远闭塞的地区也被公路联系起来。1909年,冯如制成我国第一架飞机。目前,我国已成为航运大国。 通讯: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利用去台湾视察的机会提出设立台湾电报局,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设立无线电报局。1900年南京的电话局是最早的市内电话局,打破了通信事业由外商垄断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电讯事业快速发展。 【文献资料】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