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碳硅比对合成高比表面积碳化硅影响.pdfVIP

不同碳硅比对合成高比表面积碳化硅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碳硅比对合成高比表面积碳化硅的影响 * 郝建英,王英勇,童希立,靳国强,郭向云 ( 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3 太原科技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太原030024) 摘要 以淀粉和工业水玻璃为原料,经过碳热还原反应制备出碳化硅纳米线。采用XRD、SEM、 氮吸附-脱附和荧光光谱仪(PL)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碳硅比(物质的 量比,下同)对碳化硅形貌、比表面积和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硅比为4.5时, 合成的碳化硅为直的纳米线,比表面积为45m2/g,发光强度也达到最大。关键词碳化 硅 纳米线 碳热还原 水玻璃 荧光 中图分类号:O613.7 引言 碳化硅是一种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如良好的导热性、化学稳定性、 抗热震性、抗氧化性、耐高温、耐腐蚀、高的力学强度和硬度等,可广泛用于陶瓷、金属及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增强剂[1,2],同时在高温、高频、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以及光电子 领域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3-5]。此外,碳化硅纳米材料还可在高温、高压、强腐蚀等 苛刻条件下使用,是催化反应中催化剂载体的潜在材料[6]。因此,开发低成本、可大规 模制备碳化硅纳米材料的技术十分重要。目前制备碳化硅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有形状记忆合 成法[7]、模板法[8]、化学气相沉积法[9]、电弧放电法[10]、激光烧蚀法[11]、 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法[12]。虽然这些方法都能制备出高纯、超细的碳化硅粉体,但 由于所用制备工艺复杂或原料价格昂贵、合成温度较高、生产效率低下,所以在进行大规模 工业化生产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其它方法相比,碳热还原法由于原料成本低廉,反应备 简单,合成温度相对较低,容易获得均匀、超细、高纯度和高活性的碳化硅纳米粉体,因此 是最有希望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制备工艺。 水玻璃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原料,与其它硅前驱体相比,价格更为低廉,来源也更丰富。此 外,工业水玻璃是溶液,与碳前驱体粉体混合后能紧密地包覆于前驱体粉体表面,使 C与 Si有效地接触,从而降低碳化硅的制备温度,获得高质量的粉体。目前利用廉价的水玻璃 为原料合成碳化硅纳米材料的报道比较少。潘顺龙[1 3]利用水玻璃和炭黑为原料,通过喷雾干燥工艺制备反应前驱体,利用碳热还原反应合成 超细碳化硅粉体,但合成的碳化硅的比表面积仅为13.7m2/g。自Lyckfeld t等[14]以马铃薯淀粉及其改性产物作为粘结剂和造孔剂后,淀粉这一天然聚合物引起 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蔡国辉等[15]以淀粉为碳源,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镍盐为催化剂,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碳化硅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下进行碳热还原制备出多孔纳米碳化 硅,比表面积达到127.5m2/g。但以水玻璃和淀粉为原料制备碳化硅纳米粉体尚未 见报道。 本实验采用廉价的工业水玻璃为硅源,淀粉为碳源,通过碳热还原合成了碳化硅纳米粉体。 利用XRD、SEM、BET和PL等测试手段对不同碳硅比合成的碳化硅进行了表征,同 时考察了不同碳硅比及反应条件对比表面积的影响 1 实验 1.1 碳化硅制备 称取10g淀粉(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与一定量的工业水玻璃(模数为3.33, SiO2的含量为24.73%,长治市城区新华化工厂)混合,边混合边搅拌,混合均匀 后静置一段时间,然后放入烘箱中100℃干燥12h,得到不同碳硅比制备的反应前驱体。 将前驱体放入氧化铝管式高温炉中,在氩气的保护下升温至1300℃,恒温6h后在氩气 气氛的保护下,随炉冷却至室温。最后将反应后的样品取出,先在马弗炉中于700℃灼烧 3h,除去未反应的碳,然后再用盐酸和氢氟酸浸泡24h,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硅等杂质, 再经洗涤、过滤、干燥,最终得到浅绿色碳化硅样品。 1.2 材料表征 采用 X′Pert Pro多功能 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样品的相结构,Cu K α靶,靶电压40kV,扫描速率为2(°)/min,扫描步长为0.02°。采用S- 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电压为10kV)表征碳化硅纳米材料的形貌。 采用 Micro-meritics 2000型自动物理吸附仪(N2吸附)测定样品 的比表面积。采用荧光光谱仪(日立 F-7000)表征样品的荧光性能。 2 结果与讨论 2.1 前驱体的制备 碳化硅前驱体的形成实质上是水溶性硅酸钠与淀粉发生脱水反应,使产生的二氧化硅溶胶变 成二氧化硅凝胶的过程。硅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水溶性硅酸钠中的nSiO2是硅酸 多分子的聚合体构成的胶态微粒。由于水合作用,胶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