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年中医资料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例的初步总结报告.docVIP

年中医资料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例的初步总结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中医资料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例的初步总结报告.doc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灸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47例的初步总结报告 淮南矿工医院 谢光箕?   本病是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全身急性传染病,有发热等急性症状,而后其重心累及于脊髓前角,使局部细胞形成局限性炎征,因此出现运动神经系统的弛缓性瘫痪。其后遗症,易使患病肢体发生麻痹,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形成残废。本病主要侵犯五岁以下的小儿,因而又有小儿麻痹症之称。我们自1953年开始用针灸治疗本病,经过六年多来的临床观察,获得了满意的效果,为了使这一疗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与推广,特将我们治疗的47例经验,初步整理总结,供同道们参考,不当之处尚希指正。    (一)病例分析   1.发病率:   (1)流行季节——本病全年可见,但以夏季和秋季较多,冬季和春季较少(表1)。   发病年龄,性别——本文所列病例五岁以下的小儿46例。五岁以上的仅有一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表2)。   2.主要症状及体征:患儿至本科就诊时,都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肢体麻痹病程长短不一,但绝大部份不能走路和站立,神经反射消失或减弱。病程较长的患儿,大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发病部位以单侧性下肢麻痹较多,两侧下肢次之,同侧及异侧上下肢麻痹较少见(表3)。   3、治疗效果:针灸对本病收效之快慢和很多因素有关,我们的临床经验,它与发病部位,麻痹轻重,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穴位的配选,刺激的手法,及患儿能否坚持治疗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所治疗的47例患儿,有24例获得痊愈,18例减轻,有效率达到89.4%,无效的只有五例仅占10.6%。   (注:减轻即病情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而未完全治愈者。)   患病肢体与疗效的关系——本文病例全系各种不同的肢体瘫痪,轻重不一,临床经验证明,患病肢体和疗效关系很大,一般的说单侧性肢体瘫痪恢复较快,两侧性下肢瘫痪恢复较慢,有肌肉萎缩及关节畸形的,不易恢复,常有后遗症(表4)。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针灸对本病收效之快慢与病程长短成正比,那就是说,病程愈短,疗效愈快,愈显著,预后也愈满意(如表5所示)。如病程在半月以内的23例患儿,全部有效,最快的只有五天就恢复正常。病程在三年以上的一例,针灸后,仅在某种症状 上略有减轻,疗效远不如早期治疗那样迅速(表5)。   典型病例:患儿赵××女2岁,门诊号17151。发热五天发现左下肢瘫痪,五天后又发现右上肢瘫痪,病前与小儿麻痹症有接触史。检查:左下肢瘫痪,肌肉松弛,不能伸屈和站立,连坐亦不能,膝反射消失。右上肢亦呈弛缓性瘫痪,肩关节下垂,不能活动和高举,肱二三头肌反射消失。诊断为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病情较为严重,经针灸七次,患肢已可轻微活动,并可以坐了,针至11次,下肢已可站立,扶着东西可以抬步,右上肢亦稍可高举,手能拿东西吃,针至30次,自己已会走路,除肩、髋关节,活动稍差外,其余都恢复正常,针至39次,病情完全恢复,而且无后遗症。    (二)针灸方法   1.采用穴位:   上肢麻痹取穴:   第一复合经穴,肩髃、支沟、内关、合谷。   第二复合经穴肩髎、手三里、外关、大陵。   第三复合经穴臑俞、曲池、间使、阳池。   下肢麻痹取穴:   第一复合经穴,梁邱、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邱墟。   第二复合经穴,大肠俞、环跳、门、承山、昆仑。   第三复合经穴,伏兔、阴陵泉、腿阳关、下巨虚、行间。   第四复合经穴,秩边、承扶、委中、承筋、太谿。   以上穴位,可轮流使用,每次治疗时根据症状的增减,用穴也应适当的增减,绝非按方机械的使用。   2.体位:由于小儿不能很好的合作,所以在针时,体位是特别重要的,我们全部采用卧位(仰卧或俯卧),这样体位比较容易固定,有助治疗。   3.针的选择:合金或不锈钢毫针均可,我们采用28号29号两种,长五分至一寸,针前经过检查,如针尖针体无损伤时,再经煮沸消毒20分钟,即可应用。   4.取穴与治疗时间:本病由于多是肢体麻痹部位较大,患儿又不能及时的反应针时情况,所以我们采取多点刺激的治疗方针,一般的选用主穴4-5个,辅治穴(根据病情需要,临时决定)2-3个,每次选穴以不超过十个穴位为原则。主穴可轮流使用。治疗时间,在退热后即可开始针灸,病程较短者,每日针灸一次,若两周未愈者,则考虑间日针灸。病程较长者,适合间日针灸,12次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7—10天再开始第二疗程。但在第一疗程到期,而病情又将痊愈者,可考虑连续针灸而不休息。   5.刺

文档评论(0)

docinpp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