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名:实践哲学修辞学想象力当代哲学诠释学研究.doc
书名:实践哲学 修辞学 想象力——当代哲学诠释学研究
书号:978-7-300-18554-5
著者:洪汉鼎
责任编辑:胡明峰
成品:160*230页数:437
纸张:70克玉龙胶
装帧:平装
出版时间:2014-7-29
定价:78.00元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卖点
本书为国内哲学诠释学研究的权威学者洪汉鼎近年学术论文集。
本书以全新视角、深入研究当代哲学诠释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 读者定位
1、哲学研究者
2、哲学爱好者
作者简介
洪汉鼎,1938年11月19日生于江苏南京,原籍湖南长沙。1951—1956年于江苏无锡市辅仁中学读书,1956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贺麟、洪谦和冯友兰等先生研习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1983年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赴德进修两年。1985年回国后任职于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至今,兼任山东大学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诠释学》主编,中华全国西方哲学史学会理事,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以及国际斯宾诺莎学会(荷兰、德国)理事。研究领域主要是斯宾诺莎哲学、当代德国哲学和现象学、诠释学。代表作有《斯宾诺莎研究》、《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重新回到现象学的原点——现象学十四讲》,译作有《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形而上学思想》、《神、人及其幸福简论》、《真理与方法》、《批评的西方哲学史》等。诠释学作为一门指导文本理解和解释的规则的学科,在以前类似于修辞学、语法学、逻辑学,从属于语文学。而现在,诠释学已把自身从一种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当代哲学诠释学抛弃了那种把自身限制于更基本层次的规范的和技术的计划,它不再教导我们如何解释,而是告诉我们在解释中什么东西发生。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关于哲学诠释学的进一步思考,既对诠释学的很多概念和基本命题提出了新的理解,更围绕诠释学?修辞学?想象艺术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的阐述。目录 导论 实践哲学、修辞学与想象力 ——当代诠释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梗概 诠释学作为哲学,就是实践哲学 诠释学与修辞学 作为想象艺术的诠释学 ——伽达默尔思想晚年定论 诠释学与想象力讲稿 何谓现象学的事情本身(Sache selbst)? ——胡塞尔、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对此理解的差别 作为自成事件(Ereignis)的诠释学理解和真理 解阿尔克迈之谜:人类为何走向毁灭? ——试论诠释学的历史性观念 艺术作品本体论分析 ——游戏、模仿、参与、阅读、诠释 附录一世纪哲人寄望东方 ——伽达默尔访问记 附录二诠释学能给修辞学带来什么 附录三洪汉鼎先生访谈录 后记一、实践哲学 伽达默尔说:诠释学是哲学,作为哲学,它就是实践哲学。伽达默尔:《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Hermeneutics as Practical Philosophy), 见《科学时代的理性》(Reason in the Age of Science,translated by FG.Lawrence, The MIT Press,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England,1993),111页。伽达默尔关于实践哲学有两个主要观点一是实践哲学的真正意义根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一是这种意义包含在它与理论哲学即一般所谓应用哲学的区别中。在原始的亚里士多德的意义上,实践哲学不同于理论哲学,它不是对不可改变的和无条件的对象的说明,而是指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选择,而这具体生活经常是不断变化的,并经常是有条件的。伽达默尔把这种观点追溯于亚里士多德的phronesis(实践智慧),认为亚里士多德作为实践智慧的实践哲学应是当代人文科学的根本典范,他写道:“我将试图指明,正是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而不是近代的方法概念和科学概念,才为精神科学合适的自我理解提供了唯一有承载力的模式。”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Wahrheit und MethodeJ.C.B.Mohr[Paul Siebeck],Tübingen,1986)第2卷,319页;以下凡引《真理与方法》原文,均为德文页码,可以在中译本任何版本边页找到。 亚里士多德曾把人类活动区分为理论、创制(poiesis)和实践(praxis)三种,理论研讨是不可改变的和无条件的东西,而创制与实践研讨是可改变的和有条件的东西,从而他区分了三种不同性质的科学:理论科学、创制科学和实践科学。对于伽达默尔来说,创制指技艺、技能等生产制作活动,因而创制科学包含人对自然的关系,而实践指人类政治和伦理活动,因而实践科学包含人对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