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说说诗歌中意象和意境.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1)内涵不同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2)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3)获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某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做爱人的意象。细细数来,竟有12种之多。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展现了这样的的意境: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出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虽然一些意象和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这样的意象和意境,也会令我们认同,同样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附:我愿意是急流】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我愿是一条激流,   是山间的小河,   穿过崎岖的道路,   从山岩中间流过。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里,   愉快的游来游去:   我愿是一片荒林,   坐落在河流两岸,   我高声呼叫着,   同暴风雨作战。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只小鸟,   停在枝头上鸣叫,   在我的怀里作巢:   我愿是城堡里的废墟,   耸立在高山之间,   即使被轻易毁灭。   只要我爱的人.   是一根常青藤.   绿色枝条恰似臂膀,   沿着我的前额,   攀援而上:   我愿是一座小草棚,   在幽谷中隐藏,   饱经风雨的打击,   屋顶留下了创伤。   只要我的爱人是熊熊的烈火,   在我的炉膛里欢快的闪烁。   我愿是一块云朵,   是一面破碎的大旗,   在旷野的上空疲倦地傲然挺立。   只要我爱的人,   是黄昏的太阳,   照耀着我苍白的脸,   映出红色的光艳。 四、移情手法 所谓移情于物,即将主体情感转移到客观外物之上,了就是主观情感的客观化。《庄子·秋水》中有则典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不知推已及物,所以对庄子“?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的判断质疑。事实上,推已及物的普遍性心理现象正是移情于物美尽理论的心理基础。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便是这一推已及物心理在艺术上的反映。正因诗人都有推已及物的心理,所以在审美、创作过程中常将个人情感移推附着于外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便体现了这一点儿。事实上,任何人满怀失落凄楚,那么所见外物常着上凄迷的情感色彩,有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为证;任何人若有闲情逸致,那么一山一丘,常隐藏无尽趣味,有词“一上一壑也风流”(辛弃疾《鹧鸪天》)为证。移情是文艺审美中的情感移置,是主客体在审美观照中的双向建构。运同移情于物的作品采用“情——景(物)”模式,物是情的投射。古典诗歌常见意象花草类 (1)菊:隐逸、

文档评论(0)

wwqq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