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的容易混淆的诗歌表现手法辨析
学习和鉴赏古典诗歌,不但要读懂诗歌,还要掌握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
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感情, 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 景,而不是某种物品;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征,此物可以是景物,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事物, 常含有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是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往往 是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杜甫诗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滾来”,既是写 景,也是抒情。“无边落木萧萧下”,让人联想到一年将尽,韶华易逝,平添乡愁。“不尽长江滚滾来”, 让人联想到不尽的愁绪,飞逝的时光,历朝历代优秀人物的不幸遭遇。杜甫此处明为写景,实为抒发人生 的感慨。此诗借写瀑布,表达了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应志存高远,不畏艰辛,努力实现人生目标。注意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情景交融和借景抒情:所谓情景交融,是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景 物描写,蕴含诗人的感情。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的末两句有三个意象:“孤帆远影” “碧空” “长江”。这些意象组 合成这样的意境:诗人站在长江边,遥望那载着朋友远去的帆船,直到它在碧蓝的天空中消失。而诗人而 前的长江水正滚滚滔滔地向东流去。从这些景象中,我们可以领悟出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所谓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先描写景物,后抒发感情。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先写景物:床前洒满一地月光,就像是一片白霜。这月光引发 诗人“低头思故乡”,抒发了诗人怀念故乡的强烈感情。
二、虚和头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 虚;正面为实,侧而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诗歌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诗歌容 量增大。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侧而描写能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 的想象空间。如“踏花归去马蹄香。” I “间关鸾语花底滑。” I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I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思为景物,即 化虚为实。而读者则必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I “江雨霏霏江 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胁脉水悠悠。” I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 溪 ”
在古代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 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苦情”,以“风 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 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 腔爱国情”等等。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 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 之则不高,烟霞琐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想象,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 文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饱 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三、用典
古代诗歌用典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采用明用、暗用、正用和反用四种方式。
明用典故:古代诗歌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而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的,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是明 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 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而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的反映。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奋笔疾书“同室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