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记忆中的历史--纳西族舞蹈窝热热原始牧猎文化解析.pdf
人体记忆中的历史
——纳西族舞蹈“窝热热”原始牧猎文化解析
刘丽姝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 “窝热热”是纳西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舞蹈中有着浓厚的牧猎文化气息,是纳西先民们对原始时期狩猎放牧场景的再
现,这在舞蹈的动作和歌词曲调中都有所体现。“窝热热”是牧猎时代的产物,它逐渐演变为自娱性舞蹈,可依然保留着原始牧猎
文化的形态特征。它通过人类肢体的记忆画下民族符号,深深刻上历史的烙印,成为了历史的活化石。
关键词:纳西族;“窝热热”;牧猎文化;舞蹈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172-2
一、溯源——神秘而古老的纳西族 (一)民族文化的瑰宝——“窝热热”
(一)一个曾经游牧于高原上的古老民族 “窝热热”是深为纳西人民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不同
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位于滇西 地区称谓不一,亦称“热美搓”、“热美迪”、“四哦热”、
北高原的丽江是现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这古老、神奇、富 “木不热”、“兴都热”。“哦”意为牛,“热”为呼唤声。
饶的土地养育了勤劳、纯朴、聪慧的民族。纳西族的先民可追 “窝热热”的唱跳少则十人,多则百众,亦无男女老少和性别
溯到古代居住在河湟一带古羌人的一个支系“越西羌”,后因 之限。“窝热热”有着浓厚的牧猎色彩,它源于纳西族古代先
多种原因,这支人马向南迁徙到四川盐原县一带后,被改称为 民放牧时的吆喝,男人们用“窝热热”呼唤声诱捕野兽,妇女
“摩沙夷”。公元8世纪左右,这支人马又向南迁徙、扩展到云 模拟羊叫,晚间围着篝火一边享用猎物一边欢舞。人们通过对
南北部,金沙江、雅砻江流域,在丽江一带定居下来,生产方 动物的形态和声音进行模仿,形象地再现了狩猎时的场景,
式以游牧、畜牧为主。在漫长的历史中,这支人马逐渐与当地 “窝热热”既能用声音吓退猛兽、诱捕猎物,又是对狩猎成功
的土著民族相互融合并兴旺起来,成为了今天中国民族大家庭 的庆贺,它就是诞生在原始牧猎时代下的艺术。
中的纳西民族。 随着时代的发展,“窝热热”最初诱捕野兽的功利性已经
纳西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普遍信仰东巴教, 消失。可是,“窝热热”却没有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断流,反而
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 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自娱性的民间舞蹈,每逢年节、丰收等喜
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 庆之日,纳西人民都会在村头广场燃起篝火,数十愈百人携手
关注。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东巴象形文字,他们用 围圈起舞。这时的“窝热热”已不是吓退猛兽、庆贺捕猎的仪
东巴文撰写的《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式,而是纳西族人在喜庆节日欲抒发喜悦之情的娱乐舞蹈,舞
纳西族在其艰苦、漫长的历史发展和进程中,曾经创造过自己 蹈中依然保留着原始牧猎文化的形态特征,成为了纳西族独具
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 特色的民间舞蹈。
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内容丰富、绚丽多姿的神话、史诗、叙事 (二)“窝热热”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特点
诗,以及大型器乐组曲、大型壁画及山歌民谣等民间艺术。融 “窝热热”的音乐素材直接来源于自然,特点是边唱边
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是纳西族民间文艺的一大特色,相传 舞,无乐器伴奏,无音阶也无音列法则,是民间音乐舞蹈的最
为元人遗音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别时谢礼)被誉为最古 朴素体现——无器乐人声伴奏,用和声旋律带动舞蹈节奏。
老的交响乐,纳西族人至今尚能演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pdf
- 西部山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困境与策略.pdf
- 让新型城镇化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引擎.pdf
- 让纺织产业集群经济与城镇化互动起来.pdf
- 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令人神往的未来中国.pdf
- 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来自苏南特色小城镇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紧凑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pdf
- 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令人神往--热议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之路.pdf
- 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有新意.pdf
- 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pdf
- 论中国城镇化给中欧关系发展带来的机遇.pdf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含答案详解【预热题】.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含答案详解【达标题】.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含答案详解【轻巧夺冠】.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夺分金卷).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巩固).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docx
- 综合解析鲁教版(五四制)8年级数学下册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