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松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pdfVIP

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松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西部科技 2011年09月(中旬)第10卷第26总 期 第259期 黑龙江省逊克县高松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 及找矿方向 赵洪海 薛继广 李晓东 黄 伟 (武警黄金第一支队,黑龙江 牡丹江 157021) 摘 要:高松山金矿床是一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且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沙阿其河断裂及其伴 生的NWW、NEE、近EW向次级断裂构造是矿区内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矿区内金矿的产出。在构造控矿研究的基础上,结 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了矿区进一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控矿构造;断裂构造;高松山金矿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1.26.008 The Characters and Prospecting of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ZHAO Hong-hai,XUE Ji-guang,LI Xiao-dong,HUANG Wei (The 1st Gold Detachmen’t of Chinese People s Armed Police Abstract:Gaosongshan gold deposit is a type of epithermal gold ore area and characterized by multi-stage activities.On the regularity and some ’other researcher s positive results,the in the mine area. Key words:Controlling ore structure;Faulted structure;Gaosongshan gold 高松山金矿床是武警黄金一支队在伊春-延寿褶皱带内 海水向陆块凹地的侵入,形成了伊春-延寿海湾,沉积了早 [1] ① 寒武世西林群。 发现的的一个大型金矿床 ,该矿床品位较富,并伴生有 [2-7]② 银等有益元素。已有研究成果 表明高松山金矿属浅成低 温热液型金矿床,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是该矿床的首要控 矿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构造控矿规 律进行了总结,以期对高松山金矿床矿山生产及深部预测 具有进一步的指导意义。 1 成矿区区域地质构造环境 1.1 大地构造位置 高松山金矿位于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亚Ⅰ级)和佳木 斯隆起(亚Ⅰ级)之间的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亚Ⅰ级) 北部,五星-关松镇中间隆起带上(Ⅱ级)。西以产生于中 奥陶世末的近S-N向逊克-铁力-尚志岩石圈断裂(F1)为 界,东以产生于古元古代末的近S-N向牡丹江岩石圈断裂 (F2)为界(图1)。 1.2 区域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研究区出露的最古老的结晶基底是东风山群变质硅铁 建造,古元古代末期构造作用使东风山群产生了轴向近南 图1 黑龙江省大地构造分区图(据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 北的紧闭的、同斜倒转褶皱。这些褶皱在后期多次构造运 (Ⅰ-额尔古纳地块;Ⅱ-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Ⅲ-小 动过程被叠加改造,但仍可识别出早期近南北向的褶皱轴 兴安岭-松嫩地块。) 迹。 早寒武世末期,在持续洋壳俯冲作用下,自早奥陶世 张广才岭群(正沟组)的沉积暗示研究区东侧已经开 开始仰冲板块的后缘出现了陆内裂谷,并进一步发育成伊 始转入活动陆缘环境。寒武纪时松嫩-小兴安岭地块与佳木 春-延寿早-中奥陶世裂陷海槽。中奥陶世佳木斯板块和松 斯地块间的古洋壳强烈俯冲,促使两地块之间的南北向洋 嫩-小兴安岭板块的陆-陆碰撞作用使该裂陷海槽回返,并 盆逐渐收缩。在地块的南北两侧,东西向洋盆(古鄂霍茨 形成了该带中的加里东期混染花岗岩带(小西林花岗岩 克洋和古蒙古洋)更加清晰,表明在大洋体制转换的末 带)以及与之有关的铅、锌、钨、钼矿床。伴随裂陷槽褶 期— 由南北向大洋转换为东西向大洋。在北侧,东西向 皱和深断裂的形成,在褶皱带内形成了鸡岭、朗乡、双股 — 收稿日期:2011-07-0修回日期:6 2011-07-25 作者简介:赵洪海(1975-),男,辽宁沈阳籍,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