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錄自康健第024期,「脹氣怎麼辦.docVIP

本文節錄自康健第024期,「脹氣怎麼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文節錄自康健第024期,「脹氣怎麼辦? 哪些食物會「生氣」?」,謝曉雲。   不少人深受脹氣、腹痛的困擾,為何有些人容易脹氣?脹氣需不需要看醫生?   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每次吃完東西不久,肚子就咕嚕咕嚕響,還會不停『放瓦斯』,在辦公室和公共場所也這樣,真丟臉!」深受排氣困擾的林先生抱怨。    常年坐辦公桌而且平時很少運動的上班族王小姐則說:「有事沒事就覺得腹部脹脹的,甚至脹到會痛,上完廁所後就舒服一點。」  頻繁地排氣(俗稱放屁)、打嗝、覺得腹脹或疼痛,是許多生活步調快、壓力大的人幾乎每天發生的毛病,而多數人不認為這是什麼嚴重的問題,不認為需要求助醫生。  身體內究竟為什麼會有氣?為何有些人特別容易脹氣?脹氣到底需不需要看醫生?  氣從哪裡來?    散布在人體消化道內的氣體主要來源有二,一是外在的空氣進入體內。當你滔滔不絕地說話、嚼口香糖、用吸管喝飲料或囫圇吞棗地嚥下食物時,不少空氣也隨之下肚。    另個來源是大腸內細菌分解食物過程中產生。我們吃下的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由各種消化酵素加以分解,最後大約90%消化完成,在小腸中被吸收。其他不被小腸吸收的食物進入大腸後,就被大腸內的細菌分解利用。細菌分解食物,便產生氣體,包含氮氣、氫氣、二氧化碳及甲烷等。  這是為什麼吃進去的東西不同,排氣的氣味就會不同。一般來說,脂肪攝取量愈多,排出的氣會愈臭。  哪些食物會「生氣」?    人體內因為缺乏消化某些碳水化合物(例如寡糖類及多醣類)的酵素,所以攝食這一類食物後,在小腸中不被消化,到大腸後便為腸菌所分解利用,然後產生大量氣體。   所以,深受脹氣困擾的人要注意了,以下這些「產氣食物」應該少吃:豆類、包心菜、洋蔥、綠花椰菜、球芽甘藍、青椒、茄子、馬鈴薯、地瓜、芋頭、玉米、香蕉、麵包、柑橘類水果、柚子、添加山梨糖醇(Sorbitol,一種甜味劑)的飲料和甜點等。   常有人抱怨一喝牛奶就肚子不舒服,這是因為牛奶中的乳糖對「乳糖不耐症」者會造成脹氣。    更有甚者,喜歡喝氣泡飲料或啤酒的人,等於是送一堆氣體進入身體。  理論上這些食物容易在體內產生大量氣體,不過實際情況因人而異,不同食物對不同人會產生不同影響。  排氣次數多、容易脹氣的人當然是少吃「產氣食物」為妙,不然就是利用烹調方式來減少食物產生的氣體。成大醫院營養部主任彭巧珍提供妙方,「將豆子煮久一點(半小時以上),讓內部的寡糖分解,可以減少氣體產生。」  美國農業部的研究人員建議一種可以讓豆類減少一半氣體的烹調方法:將洗淨的豆子放入滾水中加蓋煮3分鐘,熄火後將豆子泡兩小時,接著倒掉鍋內的水,加入冷水浸泡豆子。兩小時後,再換一次水浸泡豆子過夜。第二天將豆子洗淨,加水並蓋上鍋蓋煮到熟為止。    另外,印度的研究則發現,烹調豆類或蔬菜時加入一些薑或大蒜,也可以抑制氣體產生。  不排氣才是問題   氣體不被消化器官吸收時,自然會藉著嗝氣(打嗝)及排氣排出體外。雖然有些人會抱怨他們排氣的次數似乎太多了,尤其有時候還帶有異味,在社交場合令大家都尷尬,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健康的人平均每天排氣14次,有時候是在你不自覺的情況下排出的。   一位企業經營者曾為自己一天排氣好幾次問醫生朋友怎麼回事,沒料到醫生竟說:「你若不排氣,那我才要擔心呢!」因為體內積聚的氣體如果無法排出體外,會對消化系統造成壓力,使人產生脹氣甚至疼痛的不適感。  但是,過度嗝氣或排氣則非正常現象,最好還是就醫解決問題。「例如我們打嗝時,多少會將一些胃酸帶上來,所以當一個人嗝氣次數過多,帶上來的胃酸量也多,容易灼傷食道,造成食道炎,」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科主任張扶陽解釋。  何時需要就醫    脹氣往往是一種主觀感覺。有些人特別容易感覺脹氣,可能是腸道特別敏感所致,所以少量的氣體就足以令他們覺得不舒服。此外,有些人覺得腹部脹脹的,實際上未必全是氣體聚積的結果,也可能是水、食物、糞便甚至腫瘤造成的腹脹不適。可能出現腹脹或脹氣症狀的原因有幾方面:  ■功能性腸胃疾病  一群慢性(連續或斷續存在3個月以上)、反覆且非結構性病變的腸胃功能異常症,這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腸胃道問題,例如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搔癢性大腸症候群(一種腸道運動功能失調的疾病)、功能性腸部脹氣、功能性便秘等。  這類疾病有個一般而概括的稱呼──「腸胃失調」。可能造成的原因很多,醫學界也還沒有確切的結論,只知道一部份是腸胃蠕動失調導致,另外也和患者的精神緊張、焦慮有關。因此,常生活在忙碌和壓力下,自然會提高發生脹氣、便秘、腹痛、腹瀉等問題的機會。    根據國外統計,功能性腸胃疾病患者中,女性稍多於男性,且集中發生在30~50歲的人身上,張扶陽說。    ■器質性腸胃疾病  包括消化性潰瘍、膽結石、胃炎、胰臟炎、幽門阻塞、腸阻塞、腸套疊、腸粘黏、腸胃道腫瘤等。   

文档评论(0)

湘雅书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2014230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