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西六堡茶化学成分分离、活性分析及茶褐素提取工艺研究.pdf
广西六堡茶化学成分分离、活性分析及茶褐素提取工艺研究
IV
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
摘要
六堡茶是中国黑茶之一,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多种生物活性。针对六堡茶的研究主要
是加工工艺,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本课题对广西六堡茶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对茶
褐素进行提取工艺优化。主要结果如下:
1. 活性分析:
六堡茶经 95% 乙醇浸提后,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各萃取相蒸干,4
个极性部分的浸膏分别进行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实验。抗氧化实验中分别选取 DPPH 自由
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通过测定吸光度值判断各极性部分的抗氧化能力,通过
数据分析,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特别是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
值较高;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MIC)选取革兰氏阴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以及革兰氏阳
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四种菌种对经过水提萃取后的4 个极性部分和 95% 乙醇提
取萃取后的 4 个极性部分进行抗菌活性实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对其它细菌的抑制
作用;浸膏分别对胃癌细胞MGC-7901、人宫颈癌细胞 Hela 、肝癌细胞 7404 进行毒性测定,
通过数据分析,依据 IC50 值判断活性效果,与预期差别较大,对这三种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较
小。
2. 化学成分分析:
六堡茶提取物经萃取后,石油醚相和乙酸乙酯相通过 GC-MS 分析挥发性成分,并对石
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用柱层析进行分离鉴定。化学成分分离得到 9 个化合物,已
鉴定出 5 个化合物,分别是棕榈酸、咖啡因、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α-菠甾醇。
3. 工艺提取纯化:
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法提取六堡茶中的茶褐素,分别对酶解温度 (A) 、酶解用量 (B) 、pH
值 (C) 、酶解时间 (D) 四个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比分析,得到了茶褐素提取的
最佳工艺条件,产率达到 24.50% 。
用大孔树脂对茶褐素进行富集纯化,首先选取 D900 、DM-301、ADS-17、D101 、S-8 五
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比较吸附率与解析率的综合效果,确定了 D101
作为纯化茶褐素的大孔吸附树脂。其吸附率是 43.65% ,解析率是 67.09% 。确定了茶褐素溶
液浓度、洗脱剂、洗脱速度、pH 值对纯化的影响。
选用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的方法对茶褐素进行分级分离,丙酮-水做洗脱剂,按照色谱带的
不同得到了 个级分,分别通过紫外和红外光谱观察,数据分析表明茶褐素的组成与结构复
杂。
关键词:六堡茶;活性分析;化学成分;提取;纯化;分级
I
广西六堡茶化学成分分离、活性分析及茶褐素提取工艺研究
II
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