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以当下个体生命为切
此种关切,原本并非像现在这般如此沉重地压在心头,随着案件态势的发展,却与日俱增……
从悲愤麻木到建议
对孙志刚案的注意,是在一腔复杂的情绪中产生的。回首反顾,似乎难以把纠结在一起的情感之丛分辨清楚。只是,至少有愤怒、悲凉与麻木。愤怒者,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无端端地被滥用权杖的执法者残酷剥夺;悲凉者,为平日里真切向往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理想受到如此肆无忌惮的蹂躏、践踏;麻木者,为早已频频见诸媒体的类似孙志刚的那些血淋淋事件。麻木,本不应有;但当时既已生成,现在亦不必讳言。
是挚友萧瀚,把我从这种可耻的麻木中拖将出来。萧瀚是一位对任何的非正义极具敏感、眼光与笔锋同样犀利的学人。孙志刚案一经披露,他以常人无法在其瘦弱身躯上想像得出的坚定毅力,直面事件中的罪恶、黑暗与血腥,夜以继日地提笔写作,几乎每天都为此案奉献一篇见地深刻之评论。在5月14日许志永、腾彪、俞江三位博士以公民名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收容遣送制度进行违宪审查之后,也是在孙志刚案联合调查组公开初步调查结论,相关犯罪嫌疑人纷纷受到羁押之后,萧瀚通过电话表示他更加关切此案是否可以得到公正的调查和处理,并提出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特别调查程序的设想。起初对这一设想的可能效果狐疑不决的我,最终被说服了。
5月19日夜,北京西苑饭店大厅茶座,萧瀚、何海波及其夫人叶逗逗和我,聚集一处商讨建议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一番议论后,尽管对特别调查程序的启动并不抱乐观期待,但是,案件初步调查结论的诸多疑点、真正责任的可能被遮盖、犯罪嫌疑人的可能替人受过,促使我们决意通过建议的方式,表达对个案能否获得公正处理的关切。一个基本共识:行动的意义大于结果。
牵挂:为公正对待个体生命的紧迫性
在起草、拟订建议书的过程中,几经交流,贺卫方、盛洪、萧瀚、何海波与我,对建议书的另一面内容也大致形成合意。
三位博士的建议,对于提升违宪审查在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对于收容遣送制度的未来改革,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甚或废除,与其建立一样,当在充分、细致的调查基础上,经过审慎的、理性的、乃至激烈的论辩之后进行。收容遣送制度由来已久,可制度设计者原先的设想、制度现实运作中已经出现的异化、其在现下承载的可能正当和不正当的功能、零星报道早已披露但未完全揭开盖子的暗藏罪恶,都从未有详细的报告和论证。在此情形下,议论此项制度的违宪违法性、提议废除、甚而在结果上可能一举消除所有的收容遣送站,似乎过于急切而有失必要的谨慎,在决策者那里,似乎也不易获得肯认。为此,我们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特别调查委员会,对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进行公正、独立、权威的调查,以便为制度改革、为可能的人性化替代制度之设计确立基石。
正是虑及制度改革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正在接受调查和羁押的当事人的命运,更加凸显应予深切关怀的意义。尤其,恶性事件曝光到初步调查结论公开,仅仅不及二十天,如此迅速的处理,勾出我们心底的隐忧:为平息群情的激愤,会不会出现更大的冤情?
建议书上交以后,参加了多个对孙志刚案及相关制度的研讨会。一次关于违宪审查程序的讨论,恰逢广州市法院已经开庭审理此案。如坐针毡的我在会上激动地提出,收容遣送制度不可能在一、两天内改革,从1982年立宪以来一直在学界争论不休的违宪审查制度,也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建构起来,而被指控伤害孙志刚的犯罪嫌疑人正在接受审理,几天之内就会有对他们的命运至关重要的审判结果!可从已有的报道看,至少有些当事人似乎存在被胁迫加入行凶行列的情形,我们为何不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
会上的激动渐趋冷静,我也为对与会人员的可能冒犯而略有歉意。毕竟,收容遣送的存废问题、违宪审查的建构问题,关乎未来成千上万人生存的制度环境,关乎未来是否能够避免像孙志刚那样的类似事件的发生。在这些问题上的努力,是同样重要的。然而,想到那些犯罪嫌疑人,内心的牵挂仍然萦绕不去,而且,愈益强烈。思绪偶尔会散发至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或许它对欧洲大陆封建制度的冲击是巨大的,或许它为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加上了助推器,可是,当时有多少个体生命在一片群情聒噪中,失去了基本的存在。一个具体的人,出于坚定的信念,为制度的改造自愿奉献自我乃至生命,其精神与情操无疑是高贵的。但是,制度演进的伟大意义,无论如何,不能以强制牺牲弱小生命的伟大存在为代价,尤其在有能力避免此类牺牲的条件下。
宽宥,或应施于制度的受害者身上
法院的一审判决终于迅速地作出了。我的母亲来电:你们的努力成功了,十几位罪犯得到应有的制裁。面对并没有从开始就关注此案的母亲,我只能淡淡地说,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是啊,像我母亲一样从法院判决中得出如此结论的,恐怕不在少数。在乍闻孙志刚案时的悲凉之意,不免又袭上心间。
如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