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几个最基本问题(郭治峰).pptVIP

关于语文教学几个最基本问题(郭治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语文教学的几个 最基本问题;一、为什么要教学生学习语文 (语文是什么?); 为什么说“语文天生重要”? 其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其二:语文是母语。; 关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a、“语文是……工具” 1、交际是人类的基本需要。 “语文是人生日用须臾不可缺的一种工具。”(陈日亮) “语文是人活着的一种工具。”(魏书生) 2、没有其他哪一种交际工具的功能可与语文相比。 ;b、“语文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1、文化是人猿揖别的基本标志,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根本属性。 2、没有其他???种文化载体能够负载如语文这般的文化信息。 3、文化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人的生命质量的高低。;工具——工具性 文化——人文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工具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锄头是除草的,而锄头和草是两码事,锄头和草并不长在一起。语文是交流思想的,语文和思想虽然也是两码事,可是由于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抽象的,它要依靠语文这个物质外壳而存在,所以语文和思想老是长在一起,分不开。这是语文工具跟其他工具不相同的一点……学习语文这个工具的时候,学习怎样用语文来交流思想的技能,跟学习语文所表达的思想本身,是不可分割的结合在一起的,”(张志公《说工具》); 关于“语文是母语” 母语: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 “母语”:民族文化认同的表现。 ;杨绛:“中国语言是我们喝奶时喝下去的。” 一位海外的中国诗人说:每当他看到“碧海、沧桑、江湖”这些汉语独有的词汇时,都会莫名的激动,甚至落泪。 “母语古老。母语辉煌。” 余秋雨《华语情结》:把华语也看作“慈母”,从她手中拉牵出来的真是好长好远,细密地绾接着无数海外游子的身心。 ;彭程《在母语中生存》:最可怕的情形之一,便是从母语中离去,不论是主动的出走,还是被动的放逐。 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我们如何使美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余光中:“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梁小斌诗《母语》: 我用我们民族的母语写诗 母语中出现土地、森林 和最简单的火 有些字令我感动 但我读不出声 我是一个见过两块大陆 和两种文字相互碰撞的诗人 为了找水 我曾经忘却了我留在沙滩上的;那些图案 母语河流中的扬子鳄 不会拖走它岸边的孩子 如今,我重新指向那些象形文字 我还在沙滩上画出水在潺潺流动的模样 我不用到另一块大陆去寻找点滴  还有太阳 ;鲍尔吉·原野《语言的故乡》: 语言像血肉一样和人的心灵结为一体。或者说,这成了一枚钥匙。唯有通过它,可以走进童年、爱情和故乡。 母语,对其使用者来说,是空气、阳光与粮食。 语言里面是美丽的故乡。 都德《最后一课》;为什么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指什么? 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章?语言文化?语言? ;“语文”名称的来历; “语文”作为学校功课的名称,是1949年开始的。解放以前,这门功课在小学叫“国语”,在中学叫“国文”。为什么有区别?因为小学的课本全部是语体文,到了中学,语体文逐渐减少,文言文逐步加多,直到把语体文彻底挤掉。可见小学“国语”的“语”是从“语体文”取来的,中学“国文”的“文”是从“文言文”取来的。 1949年改用“语文”这个名称,因为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为什么不叫“语言”呢?口头说的是“语”,笔下写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实是一回事。功课不叫“语言”而叫“语文”,表面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要在这门功课里学 ; 习的意思。“语文”这个名称并不是把过去的“国语”和“国文”合并起来,也不是“语”指语言,“文”指文学(虽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学作品)。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听别人说的话,读别人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 ——叶圣陶1980年7月14日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 ;“‘语文’有两个意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 和 ‘文学’。中小学的

文档评论(0)

chqs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