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中的两种磨镜药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藏》中的两种磨镜药研究.pdf

《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4卷第2期(2005年):119~127 the SciencesV01.24 Studiesin Natural Historyof No.2(2005) 《道藏》中的两种磨镜药研究 韩吉绍 (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济南250100) 摘要通过对收录于《道藏》之中的《上清明鉴要经》和《洞玄灵宝道士明 镜法》两部经书所记载的两则磨镜药史料的考证分析,提出至晚在南北朝时期 中国已经发明了用锡汞齐镀镜的技术,其技术很可能由方士或道士在炼制黄金 白银、金丹大药的过程中或社会小范围内发展起来的;在宋代之前,用锡汞齐磨 镜的技术仅仅在部分炼丹道士中应用流传,宋之后由于道教外丹术的衰落,用锡 汞齐磨镜的技术流传于民间。 关键词《上清明鉴要经》 《洞玄灵宝道士明镜法》 磨镜药 锡铅汞齐 中图分类号N092:0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224(2005)02—0119—09 1中国古代磨镜药之谜 我国使用铜镜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墓葬中即已发现两枚 铜镜④。另外,中国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面齐家文化铜镜¨J。至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铜镜 的使用进入普及阶段。古代铜镜流传至今的多不胜数,其中绝大多数系由考古出土。通 过对这些铜镜分析发现,其表面常覆盖有一层特殊物质,颜色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漆黑色、 绿黑色、灰黑色、灰白色等,即通常所说的“黑漆古”、“绿漆古”、“铅背”、“水银沁”等。铜 镜表面这层特殊物质早在宋代时就引起一些学者注意,也出现了几种相关的解释②。但 收稿日期:2004·“一19 作者简介:韩吉绍,1980年生,山东莱阳人,山东大学宗教、科学与社会问题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道教科学技术史。 ①齐家文化铜镜至今共发现两面,一面为素镜,1975年出土于甘肃广河齐家坪;另一面为七角星纹镜,1976年出 土于青海贵南县尕马台。 ②何堂坤在《中国古代铜镜的技术研究》旧J一书中总结了一些解释:(1)接触条件说。如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 集·古钟鼎彝器辨》认为:“铜器入土千年,纯青如铺翠,……间有如蚀处,或穿或剥”,“铜器坠水千年,则纯绿 色而莹如玉;未及千年,绿而不莹,其蚀处如前”,“传世古,则不曾入水土,惟流传人间,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者 其斑突起,如上等辰砂”。明初曹昭《格古要论》卷8也有类似的观点:“铜器入土千年,色纯青如翠;入水千年, 色纯绿如瓜,皆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润。”(2)合金成分说。明代的方以智《物理小识》则认为: “铜剂多,久则绿,更久则翠,因汞气乃生朱矽水银;其铜剂多者,久则黯绿,更久则黑,或如漆;今渐生者遇地气 或盐醋气,铜地13变,生色与锡地所变之色异也。”(3)铜质清杂说。清代学者谷应泰在《博物要览》认为:“余思 铸铜之时,铜质清莹不杂者多发青,质之浑杂者多成绿。譬之白金,成色足者作器纯白,久乃成黑色,不足者久 则成红、成绿,此论质不论制,理可推矣。” 万方数据 120 自然科学史研究 24卷 由于缺乏现代技术手段,这些观点多属经验性猜测。真正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是 从20世纪30年代国外学者中开始的,国内的相关研究是在建国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 代后。学者通过对各个时期铜镜的镜面检测,发现大部分铜镜表面存在一种非常相似的 现象,即镜面一薄层区域内铜锡两种元素的含量与镜体比较存在很大差异。我们知道,铜 镜主要由铜锡两种合金铸造而成,通过统计分析,汉唐时期铜镜中锡的含量一般在 20%一30%之间,宋代之后的铜镜锡含量多在10%以内,铜的含量在以上两个时期大多 均在70%以上。而在表面层中却出现锡含量急剧升高的锡富集现象,同时铜的含量由镜 表至镜体逐渐升高,相反,锡的含量则由镜表至镜体逐渐降低旧“。。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 展开了热烈讨论,至今不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人工处理说与自然腐蚀说。实质 上问题的焦点在于磨镜药问题上。铜镜虽然由高锡青铜铸造,但铸成之后并不能直接用 于映照,

文档评论(0)

gacz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