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 要
一般来说,人类的认识活动遵循着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熟悉到陌生、由
实体到非实体、由形象到抽象的规律逐步展开。由于人的身体与人关系最近,最
易被人感知,在生活、劳动和交际中最直观、最直白和最直接。在经济和明晰动
因的作用下,人类往往从认识自身开始认识世界,人体及其各个部位和器官便成
了人类认知、体验和感受整个世界的“体认”基础。正是基于人体的感知、运动、
物质、社会和文化等诸多体验,人类才建构了认识世界的基本范畴和概念。人体
部位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的生理基础和最基本的参照点,以它们的身体体验为主
体内容研究人类的心智和认知,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一大研究热点,是认知语言
学界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印证了体验哲学观,具有深厚的科学和哲学基础。
而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类所采用的基本认知手段便是隐喻和转喻。隐喻
和转喻都是语义建构的基本类型,以经验为理据。在目前国内外隐喻和转喻的研
究中,以人体部位诃为研究对象的认知研究是一大热点,已经呈现出多维度、多
层次、多学科的特点,主要运用概念隐喻(较少用转喻理论)研究某个(或多个)
人体部位;有的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英汉某个(或多个)人体部位的隐喻开展对
比研究;有的运用意象图式i空间合成等认知语言学理论,综合和系统性地研究
人体隐喻;还有的从文化角度研究人体部位,揭示了人体词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
内涵。
国内对英汉人体部位词的认知研究比较丰富、多样、广泛,这不仅促使隐喻、
转喻等认知理论不断深化,而且推动了英汉对比的研究。但此领域辅之于语料的
系统和全面性的认知与对比研究依然匮乏,大体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目前的研究
在探求认知相通性的途径方面仍显单一、单调,大多凭借乏味的分类和简单的归
纳,缺乏一定的创新;目前研究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是重隐喻轻转喻的现象,常
常把转喻直接并入隐喻中,模糊了隐喻和转喻之间的界限,同时对人体部位词隐
喻和转喻的分类模棱两可或稍显凌乱,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划分标准:目前的研
究对于人体部位的认知分析还并不全面,大多把注意力聚焦在几大主要人体部
位,而许多部位很少关注或未被谈及,如“耳、颈、臂、眉以及除“心之外
的内脏器官,同时对于人体词的认知分析并不系统化,对它们突显度的差异以及
相互的关联认知还不充分,这就为全面和系统性的认知研究预留了空间;目前研
究多集中于人体词的范畴化研究和描写,而对于具体运作机制很少系统的涉及,
也就是未解释人体词语的词义隐喻或转喻是如何生成的。 j
本论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人体部位词进行深入、系统和全面性的对比研究,
本课题的目标就是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包括映射理论、意象图式和ICM理论,
以及隐喻和转喻连续统的概念,‘首先从单个的人体部位词入手,逐个描写英汉人
体部位词的语义转移,以构建每个人体词连续统一的认知网络,同时通过逐一对
比从语言、文化、自然环境等角度解释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的差异;然后采取归
纳的方法,对所有英汉人体词语按照所在的部位进行语义转移及词义取象的数量
统计,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以期发现英汉人体部位突显度的经验性规律和差异;
最后,对英汉人体词语义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概念进行汇总,开展由点到面的整体
‘
对比研究,从跨文化角度对语义转移的差异进行深层剖析,以全方位、多层次和
多维度展现英汉民族的认知相通性和文化相对性。为了顺利实现以上目标,本论
文选取的语料,取自权威、真实、可靠和稳固的词典语料,涉及与人体部位相关
的词汇、短语和习语等多样的表达形式,而未选取文学等语料,是因为常规化、
约定俗成的隐喻和转喻表达,才体现最活泼、最牢固、最有效和最有力的认知。
本文在英汉人体词语义转移系统的构建过程中,系统性地发现以下总体特
征:
1.英语借助容器的概念,发生隐转喻的互动,而在容器概念方面中文比较
薄弱; ’
2.汉语人体名词转化为量词的现象比较普遍;
3.很多英语人体名词可以转喻为动词,而汉语的人体名词本身不具有转喻
动作义,.多与表示动作意义的语素组合成“动作+人体词”或“人体词+动作”的
复合动词结构,可见英语人体名转动现象比汉语更加频繁和普遍;
4.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