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保健品行业分析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8 保健品行业分析研究报告.doc

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概念及行业特征分析 什么是保健品?保健品行业的投资特性如何,关联产业发展怎样?进入和退出保健品产业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本部分将给您一个有关保健品行业的初步情况判断。 在我国,保健品的历史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都有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这一部分让您首先对保健品的定义和分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一章 保健品的定义及分类 第一节 保健品的定义和分类 一、保健品的定义 保健品包括保健用品和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系指供人们生活中使用,表明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和促进健康等特定功能的用品。 我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是指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在我国,保健食品实行省级和卫生部两级审批制度。1996年,卫生部发布了《保健食品评审技术规程》和《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并规定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要在卫生部认定的功能学检测机构进行,使保健食品的评审工作走向科学、规范。至今卫生部受理的保健功能有22项。申请产品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经卫生部最终审查合格的才发给批准证书,允许使用保健食品标志进入市场。保健食品标志为: 图1-1 美国、台湾地区、日本对保健品的定义又是怎样呢?和我国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食字”、“食健字”及“药健字”产品 在我国的消费品市场上,还没有一种产品像保健食品这样,神话似的席卷而来,又抽丝般地凋零而去,接着又是东山再起。如今,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消费新时尚,但对于各种各样的保健食品来说,市场的规则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在经历了几上几下,几番波折之后,今天,当我们再用理性的目光来透视这一产业的发展轨迹时,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与启迪:我国保健食品产业今后发展路在何方? 一、功能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生产的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且产品功能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调节血脂、改善骨质疏松、改善胃肠道功能、延缓衰老、营养补剂(补充维生素等)等功能上。在卫生部准予申报的22项保健功能中,具有免疫调节、调节血脂和抗疲劳3项功能的产品占全部产品的2/3。 由产品功能分布可见,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水平重复现象屡有发生,这与中国现行报批制度不无关联。值得注意的是该种趋势正有所缓解。1999年下半年已经开始有促进泌乳、排铅等功能的补品。据预测,未来中国市场保健品的发展,产品功能将逐步分散,产品结构趋向合理。 二、迅速崛起飞快没落 在保健品行业里,很多知名品牌,像飞龙、太阳神、巨人、三株、珍奥核酸等都是迅速崛起又飞快没落,成为一个奇怪的经济现象。某保健品厂销售部负责人介绍说,保健品企业有这样的历史沿袭,习惯于“急功近利”,大多数厂家都希望尽快进入产品增长与成熟期,快速回收利润,因此,大部分企业要求三至六个月市场就必须达到盈亏平衡,稳重一点的大概是一年。 片面夸大功效,采用大规模广告轰炸和高密度销售网络,市场开发力度大,而对保健品的研发投入不足,是许多产品短命的另一个原因。广告投入成为保健品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把地毯式轰炸的广告或“点子”当成经营之本,而不在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上做文章;并且,大部分厂家跟风操作,哪种类型的产品好销就上哪种,以赌博心理赢得市场,并超常规扩大,结果造成产品雷同,红极一时后自生自灭。 营养专家陈建南在分析名牌短命时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短期行为。企业发展了,但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后劲不足,以至于一个产品生命周期过早结束。他说,国内保健品企业管理水平跟国外企业比有很大差距,管理上不行,技术也不占优势,就更不用说人才培训和长久战略了,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着眼于未来,不会急功近利的,保健品业要走向规范还有很长一段艰辛路程。 三、虚假宣传误导消费 近几年,在各种媒体或户外广告中,名目繁多的保健品广告愈演愈烈,而这种光靠广告炒作起来的火爆效应背后,隐藏着种种虚假、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据介绍,营养保健品市场出现的在广告中违法使用医疗机构、医生、专家、患者的名义和形象,夸大使用功效的现象并不偶然,在保健品市场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 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去年对保健食品宣传内容进行的一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着虚假宣传、夸大宣传的现象。结果显示:宣传内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占73.5%,其中对产品功能进行虚假宣传的占42.1%;另外,未经过卫生部批准,擅自宣称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的占31.4%。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药补不如食补”的经验之谈,中医药理论认为,药品和食品的来源是相同的。但是,药品和食品毕竟是两种商品,国家对药品和食品的管理是有严格区分的,法律法规也大不相同,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目前,卫生部对保健食品仅批准了调节血压、调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d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