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易联手抗微信:类微信产品叮叮8月上线.doc

电信网易联手抗微信:类微信产品叮叮8月上线.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信网易联手抗微信:类微信产品叮叮8月上线 中国电信内部人士对笔者证实了此消息的真实性,在随后多个的电话采访中,得到的“干货”消息如下: 1、“叮叮”前身为今年3月笔者曾首先报道的“翼信”产品,由中国电信协调基地和网易共同合作推进,计划于5月中旬推出,不过中国电信和网易双方都在争夺“翼信”的主导权,导致产品进度不断延后。 2、网易CEO丁磊直接介入了谈判,合作也从中国电信基地业务上升至集团层面,网易一方在谈判中占了上风。 3、双方最终达成妥协:中国电信与网易成立合资公司,由电信和网易5:5控股,产品研发和运营以网易为主,中国电信负责渠道预装和拓展。 4、中国电信翼聊产品的部分团队将搬至网易位于杭州滨江区的研究院,与网易的研发团队合并,编制与劳动合同也由中国电信协同基地转至网易。 5、有意思的是,“叮叮”产品的改名也颇具戏剧性,网易方面觉得“翼信”是中国电信和微信的结合体,于是力主改成了“叮叮”,与丁磊在网易内部员工的昵称“丁丁”谐音(其实吧,笔者觉得“翼信”应改叫“三石”更适合拍老板马屁… …)。 6、“叮叮”计划将于8月底或9月上旬正式推出。 7、“叮叮”支持发送文字与语音信息、图片、视频通话,群组聊天,向三大运营商全网免费发送短信、支持与固话语音留言功能。 8、中国电信计划将在多款定制机型中内置“叮叮”应用。   面对腾讯等OTT业务崛起,三大运营商可谓态度各异: 中国移动选择“高调”镇压,“信令之争”也是由中国移动总裁李跃首先挑起。 中国联通则选择与微信合作,双方将于8月推出“微信沃”卡,其中微信定向流量费用大幅优惠成为业内看点,“鱼水关系”也是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公开倡导的名言。  中国电信方面随未有鲜明表态,但从高调赞助第二季《中国好声音》,互动环节由“翼聊”替代腾讯微信,足可证明中国电信力推自主应用“对抗”微信的决心。而与网易合作的“叮叮”则是应对微信的第二道“防火墙”。 不过,限于体制和利益不同,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鲜有成功。中国电信与网易合作的“叮叮”需要面对诸多难题: 1、中国电信如何解决“翼聊”与“叮叮”的“左右互博”?翼聊难道从此之后又转向B2B政企客户的老路? 2、中国电信今年定制机超过5000万部,“叮叮”的预装比例是多少?能否进入电信各省级公司的KPI考核? 3、中国电信作为基础电信运营商,体制和作风与互联网企业完全不同。“叮叮”初期没有用户之时合作不会有大问题,用户量增长至一定水准后,中国电信和网易究竟是谁来主导这款产品的走向? 4、如网易主导产品和运营,那中国电信一方如何让“叮叮”来拉动其他电信自主应用的发展?如中国电信主导的是预装和渠道分发,一旦合作不顺,随时都可以“卡脖子”,网易如何反制? 5、微信用户在国内早已超过3亿,作为后发产品,“叮叮”所谓的支持发送文字与语音信息、图片、视频通话,群组聊天等功能并未优势,全网发送短信、与固话留言实用性也不强,“叮叮”如何破局? 6、如果是网易自己的OTT产品,向三大运营商全网发送短信结算起来会相对优惠。而作为中国电信主导的OTT产品,如何面向用户免费,而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支付网间结算费用? 7、抽走了“叮叮”产品,作为中国电信八大互联网基地的协同基地,如何去给外部投资人“讲故事”?如何进行公司化改制?协同基地的未来又在哪里?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