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纤工艺学(化学纤维概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化纤工艺学(化学纤维概论) 第一节 化学纤维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 总论 纺织纤维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再生纤维 合成纤维 (包括棉花、羊毛、蚕丝等) 一、纺织纤维的分类 再生纤维: 以天然高分子为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制得的纤维。 合成纤维: 用石油,天然气,煤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制成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再经加工制得的纤维。 纺织纤维 天然纤维 化学纤维 粘胶纤维 铜氨纤维 醋脂纤维 聚脂纤维(涤纶) 聚酰胺纤维(尼龙或锦纶) 聚丙烯腈纤维(腈纶) 聚乙烯醇纤维(维纶) 聚烯烃纤维(丙纶,乙纶) 聚氯乙烯纤维(氯纶) 再生纤维 合成纤维 (包括棉花、羊毛、蚕丝等) 一、纺织纤维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已工业化的合成纤维有十几种,但产量集中在几种上。 三大纶: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纤维 六大纶:聚酯、聚酰胺、聚丙烯腈、聚丙烯、聚乙烯 醇、聚氯乙烯纤维 二、世界合成纤维发展概论 1935年Carothers以己二胺、己二酸为原料,合成聚酰胺66,再经熔融纺丝制成聚己二酰己二胺纤维,并在美国实现工业化生产。 1941年由德国Schlack发明的聚己内酰胺纤维在德国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1946年在德国又开始了聚氯乙烯纤维的工业规模生产。 上世纪50年代初期,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聚酯纤维等相继实现了工业化。 1960年聚烯烃纤维中的主要产品聚丙烯纤维在意大利实现了工业化。 随后,因石油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世界合成纤维的产量于1962年超过了羊毛产量,1967年又超过了再生纤维产量,近年又与棉花产量基本持平,成为主要纺织原料。 纤维品种 尼龙66 尼龙-6 腈纶 涤纶 维纶 丙纶 工业化时间 1940 1941 1950 1953(1949) 1950 1960 首先工业化国家 美国 德国 美国 英美 日本 意大利 发明人 Carothers Schlack Rein (R.hout) Whin.field (Dixon) 樱田一郎 ? 商品名称 nylon perlon orlon ? ピニヮン Meraklon 我国和世界化学纤维产量(kt) 年 份 中 国 世 界 总 量 合成纤维 再生纤维 总 量 合成纤维 再生纤维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3 10.6 50.1 100.9 154.8 450.5 947.9 1648.0 2885.3 6711 11269 0.2 5.2 36.2 65.7 314.3 770.6 1357.0 2449.9 6103 10406 10.4 44.9 64.7 89.1 136.2 177.3 216.0 435.4 608 865 3310 5390 8136 10311 13818 15420 17715 20646 28159 31382 702 2052 4700 7352 10476 12489 14869 18197 25886 29073 2608 3338 3436 2959 3342 2931 2846 2449 2273 2309 合成纤维的发展一般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38~1950 重点发展尼龙,探索新的合成高聚物 第二阶段 1950~1956 涤纶,腈纶等合纤工业化 第三阶段 1956~迄今 发展第二代合纤——改性纤维 第四阶段 1960~迄今 发展特种纤维 在三大合成纤维工业化以后,56年进入了合成纤维的第三阶段,即进入了“分子工程”阶段。人们开始利用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手段,通过分子设计,制成具有特定性能的第二代化学纤维,即“差别化纤维”。 改性的内容很多,如赋予纤维抗静电、抗起球、光热稳定、防污、阻燃、蓬松、手感好、高吸水、高收缩、可染性等性能。仿毛、仿麻、仿丝绸、仿棉都可以通过改性达到目的。 差别化纤维在化学纤维中的比例迅速增加,如最近日本的差别化纤维产量已占其全部合成纤维的50%以上。其中,原液着色、异形、复合等加工技术早已成熟,,在近年开发的高附加值织物中被大量采用。聚酯细旦丝的仿真丝绸产品,由于其外观、手感、悬垂性、穿着舒适性等大为改善,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青睐。 随着化学纤维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第三代化学纤维不断问世。如强度为19~22dN/te

文档评论(0)

ffp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