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able_main] 宏观专题
证券研究报告 2012 年 9 月 13 日 宏观专题
[table_research]
从美国经验看中国城镇化发展线索 证券分析师: 华中炜
执业编号: S0360512040001
Tel : 010
Email : huazhongwei@
研究助理: 何珮
回顾美国近 200 年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历史,自东向西,具有明显的三 Tel : 010 -
阶段梯度开发的特征。每一阶段的开发都是一次气势恢宏的“人”与“资 Email : hepei@
本”在特定区域的集聚,并依托当地自然资源的禀赋优势,孕育出在全国
范围上专业化分工极强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在“区域增长极”中,“人”
与“资本”的集聚终极形式就是大都市区,并以此为辐射中心,不断兼并
扩张,最终与区域中临近大都市区形成“大都市群”或“大都市带”。
八九十年代我国的户籍和土地制度的改革打通了人与资本自由流动的渠
道,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不断深入参与到国际制造业分工中,人与国
内外资本在东南沿海地区快速集聚,形成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增长
极。工业化水平得到了加速发展。这与 19 世纪初期,美国东北部地区承接
欧洲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产业转移情形十分相似。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在近 30 年来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化发
展却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工业化率约 47%,为世界首位,而城市化率仅为
50%,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市化率远高于工业化率是国际上的普遍规律,
其背后的逻辑是:工业化带来人与资本的一次集聚,是城镇化的第一步。
由工业发展衍生出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带来人与资本的二次集聚是城镇化的
第二步。因此,城市化率比工业化率普遍有着更快的提升。
过多的依赖外需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滞缓的因由。中国的工业制品在全球化
的浪潮中输向全世界,但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了“世界城市体系”的物
流、商务、融资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服务发展。这就造成了在某种程度上,
替代了中国内陆生产性服务部门的增长,映射到空间表现上,中国的城市
化发展较工业化发展出现了滞后的现象。
在外需收缩的新国际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出路势必要从“接单制造”,
转向“开拓内需市场”。这意味着由补课生产性服务行业所带来的人与资本
的二次集聚是下一阶段我国城镇化的一大旋律。此外,在内需驱动的基础
上,中西部承接东南沿海的制造业产业转移所带来的工业化进一步深入是
我国城镇化的另一大旋律。
上述两条城镇化的路线意味着,在未来,现有的经济集聚将反过来再次刺
激人与资本的再度集聚,从而带动城镇化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认为,在胡
焕庸线以东,“两横三纵”的物流干线布局将使我国目前已形成的 16 大城
市群连接起来,在横纵的交会点继续扩张集聚从而形成六大经济圈。
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将在补课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发
展中最终迈入国际性大都市行业。
而长江中游、中原和成渝经济圈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工业化依
旧将是进一步推动城镇化的主驱动力;同时,其内向型经济的特征也
将推动生产性服务行业同步发展,成为城镇化的第二推动力。
用户周东洲(zhoudz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