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采区评价技术培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名称 图式 类型 1 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 线状 2 地下水水位年均下降速率分区图 面状 3 地下水开采系数分区图 面状 4 地下水超采诱发问题图 面状 点状 5 地下水超采区分布图 面状 点状 联系方式: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 郭秀红博士 电话箱:GUOXIUHONG@MWR.GOV.CN QQ:全国地下水超采区评价群, 群号181180833 谢 谢 * * * * * * * * * * * * 主要收集的资料有 * * * * * * * * * 初步圈定超采区边界Ⅰ 根据水位年均下降速率的大小,并将同一类型相连的超采区合并处理,初步圈出不同类型地下水超采区边界(包括一般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 开采系数法 计算开采系数 ①以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为基础,统计计算不同类型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②统计评价期内各计算单元不同类型地下水每年实际开采量; ③根据统计结果,计算评价期年均地下水开采系数 绘制开采系数分区图 共分3个区,分别为开采系数1,1-1.3,1.3。 初步圈定超采区边界Ⅱ 根据地下水开采系数的大小,并将同一类型相连的超采区合并处理,初步圈出不同类型地下水超采区边界(包括一般超采区和严重超采区)。 诱发问题法 计算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参数 ①年均泉水流量衰减率 ②年均地面沉降速率 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采用单指标法确定评价期初、末地下水水质的类别。 ③水质的类别 绘制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分布图 根据地下水开发利用引发的地面沉降等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绘制因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分布图。 初步圈定超采边界Ⅲ 在工作范围内,根据地下水开发利用诱发的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土地沙化、海(咸)水入侵、泉水流量衰减等环境地质灾害或生态恶化问题的分布及其严重程度,并将相邻的同一类型(指同一类型环境地质问题)超采区合并处理,初步圈定超采区边界,绘制图件。 超采区划分 超采区划分 提交成果 附表9 工作分区汇总表 . 地下水水位(埋深)下降速率分区图 地下水开采系数分区图 地下水开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分布图 地下水超采区分布图 主要内容 评价内容:地下水超采区数量、面积与分布、地下水位动态、地下水超采量、地下水超采程度、因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评价等。 对省级人民政府已经批复的地下水超采区,应组织进行复核,对超采区变化趋势及治理效果进行分析。 (一)地下水超采区数量、面积与分布 1、逐一对各独立超采区的面积、分布、地下水类型、超采程度、超采区分级等情况进行描述。 2、按地下水类型、超采程度、超采区分级分类统计各地市级行政区及全省的超采区数量和面积。 3、统计全省超采区总数量、总面积及不同含水岩组超采区重叠面积。 (二)地下水超采量 1、计算各超采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已进行可开采量校核的,采用经审查的校核成果。 2、统计各超采区实际开采量,出现异常情况时需进行校核。 3、统计地市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地下水年均超采量和累计超采量。 (三)地下水位动态 1、分析地下水超采区水位动态变化的总体情况。 2、分析地下水超采区中心水位或代表性水位动态变化,并计算其年均下降速率。 3、统计不同类型地下水超采区现状年最低水位(埋深)值和评价期内最大变幅。 (四)生态与环境地质问题 1、海(咸)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问题,确定其分布范围、面积及水质变化情况。 2、地面沉降状况,确定评价期内年均地面沉降量和多年累计地面沉降量,统计沉降区面积。 3、统计计算泉水流量年均衰减率。 4、地面塌陷点个数,确定各塌陷点地理位置及塌陷岩土体积,分析塌陷点分布规律。 5、地裂缝条数、长度、地表面撕裂宽度和深度,确定其地理位置,分析地裂缝分布规律。 6、土地沙化及植被衰减情况。 (五)地下水超采区复核 1、对已经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省(区、市),应将本次划分的超采区与原超采区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超采区面积与分布、超采量、地下水水位动态、超采程度等的变化情况。 2、分析地下水超采区变化趋势。 3、评估地下水超采区治理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提交成果 附表10 地下水超采区综合评价成果汇总表 附表11 浅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评价成果汇总表 附表12 深层承压水超采区综合评价成果汇总表 附表13 裂隙水超采区综合评价成果汇总表 附表14 岩溶水超采区综合评价成果汇总表 附表15 超采区复核情况汇总表 主要内容 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内,下列区域应划为禁采区: 1、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