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场杂文写作借鉴杂文创作的缘起和经历[高考].docVIP

高考考场杂文写作借鉴杂文创作的缘起和经历[高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考场杂文写作借鉴杂文创作的缘起和经历[高考].doc

杂文创作的缘起和经历   侯志川档案   侯志川小传   1950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渠县,祖籍山东省平原县尚家庙村。从事过多种职业:农民(知青)、工人、中学教师、公务员。2010年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文化旅游局(现为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局)退休(2011年被原单位返聘,至今还在为其工作)。主要从事杂文创作,也有一些散文、文学批评等作品,但散文往往夹叙夹议,不是单纯的叙事或抒情,文学批评也达不到“学院派”那样高深和一本正经,所以拙作可以全部算是杂文。   主要著述   《反劝酒令》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2月版   《侯志川杂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早放的鲜花》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8月版   我的杂文创作,如果不算读初中时写的那些“作文”,最早则是从“文革”时期开始的。“文革”中我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写了不少大字报,又打派仗批判对手,都可以算作“杂文”,可惜全是慷慨激昂的大话空话套话,不愧为当今“假大空”的“师傅”,羞于见今人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南充内燃机配件厂当工人,开车床,生产柴油机零件,业余时间则是一个典型的“文学青年”。按照通常的惯例,我也是先迷上了诗歌,在当时那种“革命”气氛中,对马雅可夫斯基、海涅、郭沫若、闻一多、李瑛、傅仇、闻捷等人的“革命诗歌”崇拜得五体投地,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的诗歌也看入了迷。看了很多,抄了很多,经常来“灵感”,陆续也“创作”了一大本。我现在还能背诵出莱蒙托夫的《帆》。诗歌以后,文学的各种名堂基本都尝试了一遍,涉猎过除翻译以外的所有领域,包括文学批评、诗歌、散文、多幕剧本(歌颂工厂技术革新)、短篇和中篇小说。   现在看来,我那时的胆子大得惊人,完全不知天高地厚,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可惜均未成气候,发表的极少。向外地一些报刊多次投稿,却总是发不出来。这样东冲西撞,有一天突然有感于高尔基引用过的一句名言,草成了一篇短杂文(行话叫“小言论”),标题曰《像真理一样朴素》,寄往《南充报》编辑部,想不到很快就发表出来了。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公开发表,时间在1978年3月5日。这篇“小言论”现在看来显得幼稚,有些还是“硬伤”,比如我引用了一句名言“闪光的不都是金子”,认为出自列宁,后来我才知道至少早于列宁两百多年的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里已经“用”过这句话了。当然,这篇“言论”的主题至今还是不错的,特别重要的是它给予了我青年时期的文学创作一个最重要的鼓舞,无形中也“规划”了我的文学创作的主要方向--杂文。   此后,我参加了1978年的文科高考,考分虽高,但运气不好,最后进了一所四不像的“高师班”,毕业以后当了八年中学教师。此间,有感于亲身经历了住房分配的“斗争”,写过一部中篇小说《分房》,不成功,也未问世。从此我就基本断了写诗写小说的念头,“空白”了几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突然对写杂文的兴趣越来越大,一发不可收,于是至今无法停笔(停键)。   因为知道有人时刻拿着放大镜“关爱”着我们的杂文,因此若干年来我自感写得极其认真负责。一篇区区千字文,我很少“一气呵成”。有些句子翻来覆去推敲,深怕“政治上不正确”。所以,如果要总结我的杂文,我以为拙作的艺术水平不一定很高,但却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符合党和政府当前的各项政策,尤其与各级“阅评组”的革命干部保持了高度一致。我的文章论点固然基本“正确”,论据也做到了“无一字无来处”,决不虚构,为自己也为编辑减少了潜在的麻烦。   ?档案珍藏者语?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杂文时有突破的好作品,无论是题材的出新,体裁的独创,还是思想深度的拓展,其中有些作品很有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杂文令人实在不可恭维,有的作家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杂文作家侯志川的杂文数量虽然不多,但他的作品却很有分量,总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早放的鲜花》体现了作者的敏于思考、敢于发声。其同名杂文集中不乏此类佳作,很有一番韵味,别具一格。一篇好的杂文既是投枪匕首,又像重放的鲜花,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2013年1月

文档评论(0)

m3lv5h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