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第一节 中国远古宗教 一、什么是宗教 二、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宗教的产生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结果。 (二)宗教的发展与各种文化现象有联系。 三、中国远古宗教 (一)自然神崇拜 1.太阳崇拜 2.月神崇拜 3.山神崇拜 4.河神崇拜 (二)动植物崇拜和图腾崇拜 1.动植物崇拜 2.图腾崇拜 (三)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 1.鬼魂崇拜 2.祖先崇拜 第二节 道教与中国古代文化 道教:道教是以原始信仰和巫术为基础,以先秦道家为依托,融摄儒家、阴阳、五行、神仙、方术等思想而形成的宗教。 一、道教形成的历史条件 1.两汉时期有神论的高涨为道教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思想环境。 2.佛教的传入大大刺激了中国本土宗教的创立。 3.东汉末年的现实社会为道教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土壤。 二、道教的思想渊源 来源之一:古代宗教和民间巫术。 来源之二:战国至秦汉的神仙传说与方士方术。 来源之三: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 来源之四:儒学与阴阳五行思想 。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 ——《礼记·祭法》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 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 ——《庄子·齐物论》 三、道教的创立和发展 (一)东汉顺帝以前是道教产生的准备阶段。 (二)道教的正式建立是在东汉顺帝时期。 五斗米道:张陵 太平道:张角 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 ——陈寿《三国志?张鲁传》 (三)魏晋时期,道教被一些士族所接受。道教教义也被改造和提纯。 (四)南北朝时,士族道教徒开始有意识借鉴佛教的方法改革道教。 (北魏)寇谦之——北天师道 (南朝)陆修静——陶弘景——南天师道 (五)宋元:正一道、全真道 四、道教的信仰特征和基本教义 (一)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 (二)道教有一个庞大的神仙谱系。他们信奉的最高神是“三清尊神”。 (三)道教的基本教义:长生久视、全性葆真。 五、道教的仪式及修炼方法  (一)符录斋醮之术 (二)外丹术 (三)内丹术 六、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一)对古代化学的影响,炼造外丹开古代化学的先河。  (二)对古代医学的影响,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著名道士本身就是大医学家。  (三)对古代文艺的影响。  (四)对古代民俗的影响。 第三节 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一、原始佛教的创立 二、原始佛教的教义 (一)佛教的理论基础——十二因缘论。 认为世间万物万事均因缘而生,因缘而灭。 老死 生 有 取 爱 受 触 六处 名色 识 行 无明 佛教的三法印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四圣谛 所谓“四谛”,是指苦、集、灭、道四谛。 苦谛是讲包括人在内的众生的生命、生存就是苦。 集谛,讲造成痛苦的原因和根据。 灭谛,讲佛教最高理想的无痛苦状态。 道谛,讲实现佛教理想境界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 (三)佛教的修行方法——八正道 1.正见2.正思维;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 三、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一)佛教的东传 (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1.汉代佛教 2.魏晋时期,佛学与玄学合流,形成“六家七宗”。 六家七宗:所谓“六家”,指魏晋时期传扬般若学的六个佛学派别,它们是本无、心无、即色、识含、幻化、缘会。“本无”一家后又分出“本无异”一宗,合称“七宗”。从思想内容说,“六家七宗”都在谈论、宣扬佛教“空”的道理,但具体说法却各有不同。 佛之吾觉也,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大能小,能方能圆,能老能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