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话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年代话剧 一、五四时期话剧运动?——现代戏剧观念的确立?? 1、中国现代话剧史的新的一页,由《新青年》对中国传统旧戏的批判揭开。 1918年10月,“戏剧改良专号”出版。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胡适、周作人、傅斯年、欧阳予倩等发表文章,造成很大的声势。对促进新剧观念的确立和新兴话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一,批判了没落中中的旧剧作为“玩物”和“把戏”的弊病,强调了戏剧严肃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第二,促进了戏剧观念的更新,确立了近代现实主义戏剧观念在中国新兴话剧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第三,在现实主义戏剧观念的指导下,强调了戏剧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3、 “社会问题剧”:早期话剧的成果。 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终身大事》,开“社会问题剧”之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话剧作品,拉开了中国现代话剧创作的序幕——“这是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 陈大悲的《幽兰女士》从一个家庭着眼来分析社会问题。 欧阳予倩在剧作中,首创中国轻松喜剧形式,《泼妇》(于素心、陈慎之)。 二、五四以后新兴话剧的发展 汪仲贤:《营业性质的剧团为什么不能创造真的戏剧》提出以后的演剧方针: “脱离资本家的束缚,召集几个有志研究戏剧的人,再在各剧团中抽几个头脑稍清楚有舞台经验的人,仿西洋的Amateur,东洋的‘素人演剧’的法子,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一方面介绍西洋的戏剧智识,造成高尚的观剧阶级,一方面试演几种真正有价值的剧本。”——“爱美的:反对戏剧商业化,反对新兴话剧重蹈文文明新戏被资本家操纵作为赚钱工具而日益堕落的覆辙。 1、戏剧团体的成立 (1)上海民众剧社:1921年1月,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柯一岑、熊佛西等13人成立了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社团:民众戏剧社,并创办了《戏剧》月刊,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专门性戏剧刊物。 他们在《民众戏剧社宣言》中宣布:“当看戏是消闲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戏院在现代社会中确是占着重要的地位,是推动社会使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提倡“艺术上的功利主义”、“写实的社会剧”。 功绩:大力介绍欧洲近代写实的社会剧和戏剧理论;对文明新戏进行批判。 1922年4月,《戏剧》到第10期停刊,民众戏剧社也解散。 (2)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冬成立,成员有谷剑尘、应云卫、汪仲贤、欧阳予倩等。1923年,美国哈佛大学专修过戏剧的洪深加入该社被推为该社的排演主任。戏剧协社注重舞台实践,在中国话剧排演的正规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1933年被查封为止,共举行公演16次,先后排演过谷剑尘的《孤军》、陈大悲的《英雄与美人》、欧阳予倩的《泼妇》和《回家以后》、洪深的《少奶奶的扇子》(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所著《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而成)、易卜生的《傀儡家庭》、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对中国话剧体制建设作用很大。 是中国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长的一个。 洪深是中国话剧、电影运动的奠基者之一。与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 1922年创作了九幕话剧《赵阎王》,是他的成名作。 任上海戏剧协社排演主任,对中国话剧的艺术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废除文明新戏演出中男扮女装的旧习;建立起正规的话剧表导演体制;建立了正规的中国话剧艺术演出规范。 左联时期,洪深写了戏剧“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两社的戏剧观: 民众戏剧社与戏剧协社都坚持五四传统,强调戏剧反映时代、人生,负担社会教育的任务。 反对“把外国最新的象征剧、神秘剧输入到中国戏剧界来”,主张“艺术功利主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 提倡“民众的戏剧”,面向民众,提出要创造一种高尚的和通俗的戏剧。 “高尚的和通俗的” 要求表明其与文明新戏存在着既超越又继承的关系。 2.戏剧学校的建立 (1)人艺戏剧专门学校: 民众戏剧社一些中坚分子将注意力更多地由理论研讨方面转移到了戏剧教育和舞台实践方面。1922年冬,蒲伯英出资并与陈大悲合作,在北平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学校以造就“职业的但高尚的剧人”为宗旨。李健吾、余上沅,鲁迅、周作人、梁启超等被聘为校董。因经济拮据和内部纠纷,于1924年冬停办。是现代中国第一所培养“专门的戏剧人才”的学校;自建剧场供学生实习,这在中国戏剧教育史上也属首创。 后来活跃于舞台上的王伯生、吴瑞燕、万籁天等名演员都在此受过基本教育。??? (2)北平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 1925年,赵太侔、余上沅、闻一多留美归来,将已关闭的北平“美术专科学校”改名为“艺术专门学校” ,增设戏剧系。是第一个国立的戏剧教育机构,国立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