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寂 寞 卞之琳 学习目标 一、分析意象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分析诗歌意境特点。 三、培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四、体会衬托等艺术手法的作用 难点、重点 一、意象特点的分析。 二、领会诗歌中“寂寞” 的内涵。 卞之琳 (1910.12.8--2000.12.2), 生于江苏海门汤门镇,祖籍江苏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汉园三诗人”之一)、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汉园三诗人 二十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三人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三人因此而得名。 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 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 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 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从诗歌流派整体分类上看,汉园三诗人属于中国现代派诗群。 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断章》是他不朽的代表作。对莎士比亚很有研究,西语教授,并且在现代诗坛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卞之琳:人在风景中 ----------文/童道明 卞先生去世前好几年就不出家门了。热心的年轻人张晓强倒不时去看望看望他,回来还告诉我们一个他的发现:卞先生喜欢吃炸马铃薯片。为什么?他喜欢听马铃薯片咬碎时发出的响声。我听了一怔,心想:卞先生真寂寞。 写过冯至、李健吾后,还想说一说卞之琳。这三位都是人也好学问也好的老前辈,但文革前年轻人对他们的称呼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管当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冯至叫冯所长,而是亲切地叫他冯至同志;李健吾是党外人士,我们尊敬地叫他李先生,或健吾先生;卞之琳呢,我们干脆叫他老卞,可是他是老前辈中最能和青年人打成一片的。 卞先生很规矩谦和,但也常常出人意外。他是莎士比亚专家,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却写了一部很有分量的研究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的著作---《布莱希特印象记》;他是诗人,但六十年代初他投寄给《北京晚报》的却是杂文《漏室铭》。这篇分两天登完的文章,讲述他遭遇的居室漏雨之苦,行文诙谐,怨而不怒。《北京晚报》是当时北京唯一的一家晚报,发行量极大,卞先生一时间也因此在北京老百姓中间获得了知名度。一次到医院看病,医生见到病历上的名字,就问:您就是写《漏室铭》的吧?卞先生哭笑不得。 卞先生很方正、耿直,但说话爱绕弯子,有人因此觉得他说话啰嗦,但牛汉先生说:卞先生即使啰嗦也啰嗦得可爱。这是因为卞先生这个人可爱。 照我说,绕弯子是卞先生的一个独特的思维方式。他的文章,如上边提到的《布莱希特印象记》、《漏室铭》,都被他绕弯子绕出了深刻的精彩。我现在想,就是他的那首名篇《断章》,好像也是有卞之琳式的绕弯子痕迹。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有了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这一绕,就默契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也就进入了风景之中,卞之琳于是给我们拓开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从此我们再读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有了人在风景中的联想,因为相看两不厌的诗人与敬亭山,都成了我们的审美物件。 《断章》是卞之琳不朽的代表作。卞先生去世,有家报纸的标题是《写〈断章〉的人去世了》。 一、朗读这首诗 思考:诗歌的题目是“寂寞”,诗里有没有出现 这两个字?“寂寞”是谁的寂寞? 卞之琳的诗歌继承了传统诗歌中含蓄的特点,即重视“未言之意”、“不尽之言于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没有明确出现“寂寞”二字。是主人公的寂寞。 二、展开联想和想象,补充诗歌细节。 1.主人公童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1)他的家里都有哪些人?(2)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3)试描绘小孩子的一个生活片段。 2.主人公中年的寂寞表现在哪里?(1)可以描绘一下主人公一天的生活。(2)他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3)人们是如何对待他的? 3.主人公死前的寂寞表现在哪里?(1)主人公是何原因导致死亡?(2)死亡动作、眼神、心理是怎样的?(3)死亡时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分析意象特点 1.《寂寞》中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 小孩子是被“寂寞”贯穿一生的小人物的形象,是一个“寂寞”的载体。 “蝈蝈”“夜明表”等意象分别衬托了小时候的寂寞、死时的寂寞。 2.诗歌《寂寞》是如何营造意境,表现“寂寞”这样一个主题的? 一首八行的诗歌,以瞬息的速度描绘了一个小人物从童年到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测试3(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测试4(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测试5(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案2(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训练1(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训练2(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同步训练3(苏教版必修3).doc
- 201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拿来主义》教案1(苏教版必修3).doc
- 2025至2030养护机械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自卸汽车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流感疫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重轨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化学品储罐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诊脉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蓝牙吸顶喇叭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集油盘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中口径弹药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罗通定行业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评估分析.docx
最近下载
- 生物产业园智慧园区智能化建设方案.pptx VIP
- 食品和医药级丙二醇市场分析:预计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将为13.67亿美元.docx
- Unit 3 Helping People Extended Reading 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选修第二册.pptx VIP
- 烟草公司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项目1 1.2 植物生产的两大要素(1)(课件)- 《植物生产与环境》(高教版第四版)同步精品课堂.pptx VIP
- GB_T 1184-1996__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pdf VIP
-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其作用》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PT课件.pptx VIP
-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新版)化学检验工(高级)职业技能考试练习题库【附答案】.doc VIP
- 2025GWH252-16海上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组.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