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5自主赏析1《伶官传序》新人教版选修.docVIP

201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5自主赏析1《伶官传序》新人教版选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才之路】高中语文 5自主赏析1 伶官传序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仇雠(chóu)     凯(kǎi)旋 遗(yí)恨 骄奢(shē) B.离散(sǎn) 沉溺(nì) 剔(tì)除 俳(fēi)优 C.度(dù)曲 宝藏(cánɡ) 勖(xù)勉 系(jì)颈 D.囊(nánɡ)括 发(fà)誓 缱(qiǎn)绻 伶(línɡ)人 【答案】 A(B项中“散”应读sàn,“剔”应读tī,“俳”应读pái;C项中“藏”应读zàng,“系”应读xì;D项中“发”应读fā) 2.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及凯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 ④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⑤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 ⑥泣下沾襟 泣:流泪 A.①②④⑤ B.①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⑥ 【答案】 C(凯旋,胜利归来;其,副词,一定;泣,泪水) 3.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 C(C你的;A表判断的副词,是;B于是;D副词,竟然) 4.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 例:与尔三矢 A.遂与之俱出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D.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 C(C与例句同,动词,给;A介词,和;B动词,帮助;D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A介词,用/连词,表顺承;B遗留/舍弃;C原来的;D领取/请(要求)(你)) 6.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  ) 例:盛衰之理 A.自然之理也 B.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C.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答案】 D(D及例句,命运;A道理;B梳理;C道理,引申为法令制度) 7.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智勇多困于所溺 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此三者,吾遗恨也 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答案】 A(例句与A都是被动句) 8.下面对《伶官传序》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呜呼”开篇,落笔兴叹。接着开宗明义,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紧接着顺势一笔,用一“原”字,以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来佐证论点。“盛”“衰”“得”“失”四字,总领全文。 B.第二段承接首段,先概述庄宗先父的遗恨、遗志,接着概述庄宗接受遗命,为父报仇的史实,照应首段的“盛”与“得”。这段叙事是重视“天命”的表现,不但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同时也为下文写庄宗的“衰”与“失”而张本。 C.第三段评论庄宗的“盛衰”史。首先以“方其”句紧接上文,用“其意气”之句回应了首段的“盛”与“得”。接着写庄宗的“败亡”。至此,庄宗之事,一盛一衰,今昔形成鲜明对比。文章紧接着用选择反诘复句作答,肯定了盛衰、得失、成败皆自于人事的道理。又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归结出“忧劳”这一结论,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回应了首段。 D.第四段,先进一层评论庄宗的盛衰成败,从而推出更为普遍的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是对前面议论的重要补充和生发,也是对开篇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发挥。最后一句“岂独伶人也哉”,更是发人深思,既告诫统治阶级不要忘记历史教训,又紧扣题目,使全文浑然天成。 【答案】 B(“天命”应改为“人事”)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2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_____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9.对下列各句中语气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哉:表赞叹语气 B.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也:惋惜、悲叹语气 C.而皆自于人欤? 欤:表反问语气 D.自然之理也 也:表肯定、判断语气 【答案】 C(此问句同前面问句组成表选择关系的问句,所以是设问句,不应表反问) 10.下列各项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叙事、抒情,通过对比庄宗“得天下之时”的“意气之盛”与“天下已定”后的仓皇情形,说明“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的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