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腹股沟疝5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腹股沟疝 定义: 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 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 是最常见的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的 90%。 分类 腹股沟斜疝:斜疝为多见。 腹股沟直疝。 解剖 (一)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上界: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 下界: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由浅及深分为7层: 皮肤、浅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 膜(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 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薄弱。 左腹股沟区解剖层次 内口:即内环或称腹环 外口即外环:是腹外斜肌腱膜下方的三角 形裂隙。 管的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 有部分腹内斜肌。 后壁:是腹横筋膜及其深面的腹膜壁层, 后壁内、外侧分别有腹横肌腱(或 联合肌腱)和凹间韧带。 上壁: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 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 子宫圆韧带和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 神经的生殖支 (三)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构成。 内侧边:腹直肌外缘构成。 底边:腹股沟韧带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直疝三角与腹股沟管内环之间有腹壁下 动脉和凹间韧带(腹横筋膜增厚而成)。 直疝(Hesselbach)三角 一 、腹沟股直疝 腹股沟直疝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腹股沟疝。 其发病率较斜疝为低,约占腹股沟疝的 5%。多见于老年男性。常为 双侧。 病因 腹股沟直疝绝大多数属后天 性,没有先天发生的。 主要病因是腹壁发育不健全、 腹股沟三角区肌肉和筋膜薄弱。 临床表现 主要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 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呈半球形,多无疼痛及其它不适。当站立时,疝块即刻出现,平卧时消失。肿块不进入阴囊。 由于直疝颈部宽大,极少嵌顿。 还纳后可在腹股沟三角区直接扪及腹 壁缺损,咳嗽时指尖有膨胀性冲击感。 用手指在腹壁外紧压内环,让病 人起立咳嗽,仍有疝块出现,可与斜 疝鉴别。 双侧性直疝、疝块常于中线两侧 互相接近。 治 疗 直疝多采用手术疗法。 手术要点: 加强腹内斜肌和腹横筋膜的抵抗力,以巩固腹股沟管的后壁。 直疝修补方法,基本上与斜疝相似。 常用 Bassini法,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 现腹横筋膜缺损很大,不能直接缝合时, 可利用自身阔筋膜、腹直肌前鞘,以及 尼龙布等材料,作填充缺损成形术。 直疝属继发性疝。术前须考虑其发病原 因(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便秘等), 应予处理。 若不能控制或另伴有严重内脏疾病者, 则不宜手术,可使用疝带治疗。 二、腹沟股斜疝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 基本症状: 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 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 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 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 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 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 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 内回纳消失。 鉴别诊断 (一)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鉴别 。  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二)睾丸鞘膜积液 (三)精索鞘膜积液 (四)交通性鞘膜积液 (五)睾丸下降不全 (六)髂窝部寒性脓肿 治 疗 除部分婴儿外,腹股沟斜疝不能自愈 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尽早施行手 术修补 (一)非手术治疗 1.婴儿部分有自愈可能,主张在 一周岁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 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 沟管内环。 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 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 3.嵌顿性疝:嵌顿性疝原则上应 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 但在下列少数情况下 ① 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 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 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 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 ② 病史长的巨大疝,估计腹壁缺 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手法 复位成功,也仅是一种姑息性 临时措施,有一定的危险性, 须严格控制,应用成功后建议 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 复发。 (二)手术治疗 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 高位结扎术 疝修补术 疝成形术三类 1.高位结扎术 手术在内环处显露斜疝囊颈,在囊颈根部以粗丝线作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术,随即切去疝囊。 此手术没有修补腹股沟区的薄弱区,因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