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晶三甲:庄智皓.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控晶三甲:莊智皓 4972C905 醫電三甲:何宗軒 指導老師:陳瑜霞 本名黃孝忠,1950年出生於台北,中原理工學院工業工程系畢業,為台灣近代作家。 作品深受索爾貝婁等美國作家影響,1979年以《賴索》一文獲時報文學獎而成名。 1981年榮獲大英百科全書評價為 80年代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家。 《慈悲的滋味》曾改編成電影。 寫作面向多樣,政治、科幻、都市……,勇於實驗新奇的寫作手法,最為人所知的《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被論者譽為「臺灣後設小說之始」。? 90年代封筆,潛心禪修,期間出版命理書籍《靈魂密碼》,2003年以《躁鬱的國家》復出文壇,隔年以諷刺學術界的《大學之賊》再度受到注目。 1979 賴索 1980 人人需要秦德夫 1981 大時代 1982 傷心城 1984 反對者 1984 慈悲的滋味 1985 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 1987 都市生活 1987 都市生活 1988 財閥 1989 上帝的耳目 2003 躁鬱的國家 2004 大學之賊 2005 貓之猜想 70年代末,黃凡就像一股激流,突然湧身文壇,題材手法大膽新鮮,同時預告新時代即將來臨,那時台灣社會正如他筆下荒塵撩亂的世界般,盲目而專注地成長著。鄉土文學倡導的純真價值似乎不足以應付城市的擴張,現代人的疏離。〈賴索〉以諷刺的語言、時空拼接的敘事,暗示政治的荒誕。 懂得欣賞社會的虛假,人性反覆流動的層次性美感。毫無理由,或者根本就是現實的本質。跟〈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的問題一樣,只要你有辦法在大排水溝的兩側之間摸出一條叫「價值觀」的現實寬度,大概就比較能夠在現實與虛幻之間找到避難所。 對他而言,「人」或「生活」就是創作。因此,黃凡的創作用字淺近彷彿每個人都寫的出來,這樣能破除通俗和嚴肅界線,又都能恰恰扣緊了小說主題。 黃凡是最能體現台灣焦慮氣質的小說家,與他所懷疑的現實保持冷靜的距離,並且用令人驚奇的語法向讀者報導。 都巿文學特點即是在 性質、內容、主題意識、文體結構和語言形態等方面各種前衛的技巧,折射出復雜多元的都巿生活情態與人文心態。 黃凡的都巿文學,對後工業文明階段台灣都巿生活的反映,是帶有後現代性的,《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強調出作者對小說的主觀掌控和虛構,充滿遊戲意味,並開啟了台灣文壇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盛行的後現代文學。 後現代小說的寫作特色具有「解構」小說結構、情節、主題、敘事脈絡的風格,它使用斷裂、拼湊、錯亂、時空跳接、毫無秩序可尋的敘述方式,並讓作者自由出入於小說之間,這樣混亂的敘述模式是有意讓讀者閱讀過程充滿障礙,因此不易被小說情節所吸引。 異質時間的同時性 黃凡刻意插進很多倒敘和插敘,使小說跳躍於時空中;繁復的時序,短短的段落間即有大幅的時間跨度和幅度,是小說的特色,也造成了其含混性。 沒有結尾時間的小說 在起始時間次序方面更顯現了沒有「任何日期」,黃凡處理小說的時間是故意暴露其虛構特性。「在經過這種小說與現實生活的波折之後,我想我們都會比較有勇氣與智慧面對真正發生的事。」 他天馬行空的手法,以敘述者的〝未卜先知〞來揭示小說創作的因由,本末倒置地,在小說的逆時敘述裏〝預告〞了作者會於1985年(小說的開端時間)寫一篇叫《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這樣就此切斷了小說的結尾時間,自我顛覆傾向打破小說的傳統規範。 水溝本來是一種很平凡的城巿建設,作者在年輕時為如何量度它而傷透腦筋,那時他更預言會在二十五年後為如何測量它而寫一篇小說。小說描述了水溝被移入地底的經過,更把它畫出來讓讀者分享,把水溝與核子戰爭聯想在一起,這等等都是刻意的把一個普通事物陌生化,而作品的敘述便緊緊壓縮在這個陌生化的城巿建設中不停游蕩,展開了作者訪尋、詢問、回憶和寫作的主題。 黃凡在小說裏引述了一段話:「我們把周遭的時空連續切割成片斷,因此,我們才會把環境看作由許多屬於不同名類的事物所組成,也把時間之流看成一連串分離的事件 」。 端倪顯示小說是刻意地不斷轉換時空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