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承和教化来启蒙民众的心智。本文试图从教育哲学的角度
探讨教育应该通过什么样的知识要素造就具有正义品性的人,即培养具有个体信
仰、德性修养和知识能力的公民。
教育的本质使命是启蒙。教育启蒙通过知识传递和教化把人从无知状态提升
到有知的文明状态,这只是教育启蒙的最初意蕴。但通过教育而获得的知识又会
对人形成新的蒙蔽,这是启蒙的辩证法。对知识造成的这种新的蒙蔽进行启蒙,
便成了教育所面临的真正使命。
19世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AugustComte)认为,知识可以分类为
虚构的宗教知识、抽象的形而上学知识和科学的实证知识。按照孔德的实证主义
知识理想,三种知识形态是一种线型替代关系,因而所有知识最后郜归属为科学
知识。孔德实证主义知识观对于近现代中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
响,因而科学知识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被俭约化为课程、教学和评价,
课程规定可以把什么看作是有效的知识,教学规定什么可以被看作是有效的知识
传递,而评价则规定什么可以被看作是这些被讲授的知识的有效实现。
我们时代的教育困境皆根源于此。由于这种奠基予实证主义知识论基础上的
教育观,使得我们在教育理念设计上只见知识,而失落了信仰和德性品质。世界
各国在各个层面上展开的教育改革充分体现出实证知识的诉求,但教育制度设计
的正当性论证却面临着根本性困难,即为教育的理念提供理由的先验前提可能是
十分脆弱的。实际上,宗教知识、形而上学知识和科学的实证知识并不是线型替
代,而是历时互补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时代教育理念的先验前提。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立足个体生命本质的自由发展,让每个受教育者坚守自己
的真实秉性,教人学真,学做真人,而教会和学得科学知识是次一级的问题。任
何时候,教育的基本立场应该是:坚持个人人格的独立价值,坚持每个人对自己
~
命运的终极负责。
本文认为,知识可以从形态上划分为科学知识、德性知识和信仰知识,并在
知识论、德性论和信仰论中给予具体的讨论。通过对知识、德性和信仰及其现代
教育的启蒙使命进行学理反思,深入探究教育学中一些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为
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并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对教育在公民
人格建构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理论阐明。
本文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训练有素的、掌握科学知识的专家在
某种世界图景的支配下运用技术去认识和控制自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一个
以信仰、德性、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公民,并由之构成一个公民社会。在一个
时代的教育体系中,必须同时具有信仰、德性和知识三个要素,并由此塑造公民
的心灵结构。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具有公民素质的人,就是要在我们的教育中培养
自由、自尊、尊严、个性和有刨造性的生命个体:教育活动所培养的公民不仅具
有科学知识,而且应该具有德性和信仰,不仅具有理想和希望,而且还应该是受
信仰牵引的理想和希望。
关键词:教育启蒙公民人格知识道德信仰
Abstract
of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moralization,education
Byway knowledge enli曲tens
thesis to the of of
mindofman.This discuss,in education,
attempts aspectphilosophy
a
CaNmodelmanintoonewithtree
whatkindof education
by knowledge
文档评论(0)